Page 53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53

供了完善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适合应用单向耦合方式。水文水动力单向耦合的部分应用可参阅文献
              [ 6 - 9]。这种耦合方式简单、方便、计算效率高,但是在计算精度上需要改进,存在无法准确确定水
              文与水动力模型的耦合边界点位置等问题。在双向耦合中,水文与水动力模型进行实时、动态双向的
              数据交换,这种耦合在时间上同步、空间上对应。DHI公司开发的 MikeSHE和 Mike11的耦合是典型
              的水文和一维水动力模型的双向耦合                  [10 - 11] ,通过指定的耦合边界节点位置,MikeSHE为 Mike11提供
              水量源项,Mike11为 MikeSHE提供水位边界条件。与单向耦合相比,MikeSHE与 Mike11的耦合提
              高了模拟精度,但缺少局部积水区或河湖等二维区域的模拟功能。为实现局部区域的二维洪涝模拟,
              将 MikeSHE、Mike11和 Mike21进行耦合,当河道的水溢流到低洼积水区时,采用 Mike21模拟,可实
              现 Mike11和 Mike21的动态双向耦合           [12] 。但该耦合方式中,水文模型不与二维水动力模型直接耦合,
              必须通过一维水动力模型进行连接过渡,这与实际洪涝发展过程不符。实际上,水流会同时进入一维
              河道和二维淹没区,水文模型应与二维动力模型直接耦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提出的 CUHHM
              (Coupled Urban Hydrological -HydrodynamicModel) [4,13] ,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提 出 的 IHUM(Integrated
              HydrologyandHydrodynamicsUrbanFloodModel )  [14 - 15] 均属于水文与二维水动力间接耦合模型。
                  将水文产流模块与水动力模型 的耦 合称为全 动力模 型。如美 国密 西根 大 学 提出 的 TRIBS - OFM
              (RealTimeIntegratedBasinSimulator - OverlandFlowModel)模型  [16] 、俄克拉荷马大学提出的 CREST -
              iMAP (CoupledRoutingandExcessStorageforinundationMappingandPredictiom)模型    [17] 、亚利桑那大学
              提出的 CHRE2D(ComputationalHydraulicsandRiverEngineeringtwo - dimensional)  [18] 、中国水利水电科
              学研究院提出的 FRAS(FloodRiskAnalysisSystem)         [19 - 20] 等均是水文产流模块与地表全域二维水动力模
              块的耦合,水文模型不计算汇流,需要在全流域上求解二维浅水方程。该类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精
              度,但由于全流域求解二维浅水方程,计算效率和数值格式稳定性有待提高。为了提高模型的计算效
              率,许多专家学者针对流域网格划分做了很多尝试,如于汪洋等                               [21 - 22] 采用四叉树网格划分流域,虽然
              实现了网格的自适应,但在求解过程中需要反复分割和合并网格单元,增加了模型的计算量,难以达
              到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兼顾平衡;Seenath               [23] 采用不同分辨率的网格划分计算流域,研究海岸洪水淹没
              程度,结果表明网格划分越细,计算精度越高,但计算效率越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 基于 多重 网 格 技 术 构 建 了 地 表 水 文 与 二 维 水 动 力 的 动 态 双 向 耦 合 模 型
              ( Multi - gridDynamicBidirectionalCouplingModel,M- DBCM)。模型将流域划分成不同分辨率的网格,
              在粗网格区域采用地表水文模型以提高计算效率,在细网格区域采用地表水文与二维水动力动态双向
              耦合模型模拟洪涝发展过程。通过构建内部耦合移动界面(CouplingMovingInterface,CMI)实现地表水
              文模型和二维水动力模型的无缝连接,保证通过耦合界面的通量守恒;采用时间显式格式同时求解两
              种模型,粗细网格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时间步长,以便提高计算效率。最后采用两个典型算例验证模
              型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2 方法


              2.1 控制方程
              2.1.1 地表水文模型 流域水文过程主要包括降雨径流的形成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运动过
              程。在突发性暴雨洪涝过程中,由于降雨和计算历时短,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对径流过程影响较小,故
              在模拟中仅考虑地表径流。本文的水文模型主要包括产流和地表汇流,产流过程指的是降雨扣除损失
              后得到净雨的过程。由于降雨和计算历时短,蒸发和植物截留产生的水量损失较小,因此在产流过程
              中忽略植物 截 留 和 蒸 发。采 用 反 距 离 插 值 法 计 算 降 雨 量, 按 Green - Ampt公 式 计 算 下 渗 率。 参 考
              SWMM模型的地表汇流过程模拟方法                 [24] ,本文采用非线性水库法进行汇流计算,基本方程包括水量
              平衡公式和曼宁公式          [21,25] :
                                                    h  (hu)  (hv)
                                                     +      +      = Q                                  (1)
                                                    t   x     y    m

                                                                                                —  3 0 3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