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84
而言,不同角度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气象干旱分析认为夏季、秋季干旱频率较高,但是春季干
旱程度更严重,因此春季防旱形势更为严峻 [7 - 8] ;农业干旱分析认为旱灾主要集中于秋季 [9] 。不过,
不论是气象干旱还是农业干旱,空间分布上规律基本一致,呈现 干旱 频 率 北多 南 少、干 旱程度南部
较北部严重特征 [10 - 11] 。以上研究均基于 长 序列多站点 资 料,分 析了 年 际、年 内和 区 域 内鄱阳湖流
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是针对重特大干旱的多因素时程演变分析有待深入。此外,丰水区干旱
应对策略与效果的研究结果较分散,缺乏系统性,亟需系统梳理丰水区骤发干旱应对策略,明确技
术瓶颈。
因此,本文基于鄱阳湖流域 2022年特大干旱多因素发展过程和干旱演变与灾损特征分析,阐明
在应急响应、水库预蓄与调度、旱情研判预警等防御手段下,区域大旱而未大灾的内在机理,结合灾
害风险管理、气候环 境多 变、农 作 物 耕 作 环 境 等 影 响,探 讨 复 合 环 境 下 丰 水 区 未 来 干 旱 风 险 防 御
策略。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简介 鄱阳湖流域(图 1)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 1638.4mm,但年际变化
较大,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 4—9月的汛期,占年降水量的 60%~70%。多年平均蒸发量在 700~
1100mm之间(E601型蒸发皿值),总趋势是山区小于丘陵,丘陵小于平原。
图 1 研究区域
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包含了 1951—2022年全流域逐旬降雨数据、1978—2022年逐年干旱损
失数据、1949—2020年水稻种植结构数据,来源于 《江西水旱灾害》 《江西统计年鉴》 《江西省水稻产业
发展调查》、抗旱值班日志、工作总结和水文监测数据等。采用多因素分析 2022年干旱发展过程,应用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近 72年来干旱年际、年内分布进行多尺度分析,方法及等级划分见文献[12]。
3 结果与分析
3.1 2022年干旱多因素时程演变分析
3.1.1 降雨 2022年流域平均降雨上半年偏丰,下半年极度偏少(图 2)。流域所在江西省 1—6月中
4
— 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