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121
水 利 学 报
2023年 4月 SHUILI XUEBAO 第 54卷 第 4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3)04 - 0497 - 10
基于多因子融合和 Stacking集成学习的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
1
1
1
王瑞婕 ,包腾飞 1,2,3 ,李扬涛 ,宋宝钢 ,向镇洋 1
(1.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
3.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变形是反映大坝服役形态变化的直观表征,构建高效准确的变形预测模型对于大坝结构安全控制十分重
要。传统单因子及单算法变形预测模型存在泛化能力不足、鲁棒性差等问题,易出现预测偏差甚至误判。针对这
一问题,本文选取不同变形解释因子及回归算法,构建多种单因子单算法预测模 型,结 合 Stacking集 成 学 习 思
想,对上述模型进行组合,提出了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该组合模型以 Stacking集成学习为核心,采用高斯过
程回归作为元学习器,从算法、因子两方面对单因子单算法预测模型进行集成,并通过 k折交叉验证减小模型过
拟合风险。以某混凝土拱坝变形监测数据为例,通过多模型构建与性能比较,对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进
行评估。结果表明:单因子单算法预测模型具备准确性和多样性的特征;通过算法、因子集成,组合模型的预测
精度和鲁棒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水位波动期的预测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综上,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具备出
色的非线性信息挖掘与建模预测能力,可为大坝安全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预测模型;Stacking集成学习;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
关键词:多因子融合;大坝安全监测;
中图分类号:TV69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723
1 研究背景
随着水利资源的深入开发,我国大坝建设在数量、高度和规模上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 。水
库大坝在发电、防洪、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时,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 ,对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提
出了更高要求。变形是最直观、可靠反映大坝服役性态变化的监测量 [3] ,合理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对
于大坝长效服役及除险加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
大坝变形受到水压、温度和时效等因素影响,选择合适的变形解释因子模型十分关键 [5] 。当坝体
及坝基埋设的温度测点能充分描述其温度场变化时,可采用各温度测点实测值作为温度分量,建立静
水- 温度- 时间(Hydrostatic - Thermal - Time,HTT)模型 [6 - 7] 。HTT模型对大坝热变形行为的分析能力较
强,但该模型难以选取合适的温度测点,且易引入过多温度测点导致维数灾难 [8] 。当大坝内温度监测
资料缺少或不足时,可采用静水- 季节- 时间(Hydrostatic - Seasonal - Time,HST)模型 [9 - 10] 。HST模型采
用谐波因子描述温度分量,其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大坝变形相吻合,但是其难以揭示温度周期性差异与
局部波动导致的热变形细节特征。此外,静水 - 气温 - 时间(Hydrostatic - Airtemperature - Time,HT T)
A
模型 [11 - 12] 采用气温数据作为温度分量并考虑内外温度变化的滞后效应,在大坝变形预测上得到了成功
应用,但合适的气温滞后期长度还有待探讨 [12] 。在建立变形预测模型时,HTT、HST及 HT T因子模
A
收稿日期:2022 - 09 - 13;网络首发日期:2023 - 03 - 31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30331.1519.001.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3223,51739003)
作者简介:王瑞婕( 1998 - ),硕士生,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安全监控研究。E - mail:wangrj@hhu.edu.cn
通讯作者:包腾飞(1974 - ),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的安全监控、光纤传感器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E - mail:baotf@hhu.edu.cn
— 4 9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