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54
式中:V、V 为水库 t时段初、末的蓄水量;I为 t时段平均入库流量; 珚
O为 t时段平均出库流量;Δ t
t t + 1 t t
为时段长;L为损失的水量;Z为 t时段水库水位;f(·)为水库水位库容曲线。在水布垭水库流域,
t t
水库出库流量为发电流量与水库弃水下泄流量之和。
传统水文预报方法中,率定水文模型参数的目标函数为:
m
^
minF = (Z- Z) 2 (4)
con ∑
t
t
t =1
^
式中 Z为 t时刻水位的模拟值。式(4)仅考虑模拟的水位与当前观测水位的吻合程度,并没有考虑未
t
来多时刻预报的水位与观测水位的差异,因此当应用于较长预见期时,预测精度会显著下降。
将不同预见期的预测水位纳入率定水文模型的目标函数,是提高未来多时刻水文要素预报精度的
手段 [28] :
m ) ) )
2
t + 1 2
t
minF = [(Z - Z )+ (Z - Z )+ …+ (Z - Z t + k - 1 2 (5)
pro ∑
)]
t + k
t + k
t + k
t + k
t + k
t + k
t =1
)
t
式中:Z 为预见期为 k小时的预报水位,上标代表当前时刻为 t,下标代表由当前时刻对 t + k时刻的
t + k
水位进行预报,k为预见期长度;Z 为 t + k时刻的水位观测值。采用组合式优化算法率定常参数水文
t + k
模型,以遗传算法优选结果作为参数初值,再用单纯形法和罗森布洛克法进一步优化参数,根据纳什
效率系数( NSE)确定最优的一组参数。该优化方法较为成熟,常见于新安江模型的率定 [29 - 30] 。
3.4 多预见期水位预报实时校正 以水文模型输出的模拟水位与观测水位的差值,建立 AR模型对不
同预见期的误差进行估计,将估计的误差叠加至预报水位上,可完成水位预报的实时校正。针对不同
预见期的误差估计,有两种方式。
3.4.1 利用最新已知的误差推算不同预见期的误差 利用最新已知的观测值进行实时校正,即 k小时
前发布的预见期为 k小时的预报误差,考虑预见期的 AR模型可表示为:
) t = t - k t - 2 k t - pk
ε t + k k,1 ε t + k,2 ε t - k + …+ k,p ε t - (p - 1 )k (6)
) t ) t t - k t - k
,
t + k
式中:ε t + k 为预报 Z 误差的估计值;ε t 为前期预测水位Z 的实际误差; k,1 k,2 ,…, k,p 为自回
t
归系数;p为 AR模型的阶。
3.4.2 利用迭代估计的误差推算不同预见期的误差 由于缺乏实时观测水位值,AR模型(自回归阶数
大于 1时)使用误差的估计值推算误差可以表达为:
) t ) t - 1 ) t - 2 ) t - p
+
=
ε t + k k,1,k ε t + k - 1 φ k,2,k ε t + k - 2 + …+ φ k,p,k ε t + k - p (7)
) t ) t ) t - 1 t - k
,
式中:ε t + k 为预报 Z 误差的估计值;ε t + k - 1 为前期预测水位Z 的估计误差;φ k,1,k φ k,2,k ,…,φ k,p,k 分
t
t + k
) t - 1 ) t - 2 ) t - p
别为 ε t + k - 1 ,ε t + k - 2 ,…,ε t + k - p 的自回归系数。
3.4.3 基于反向拟合算法的实时校正技术 传统方法对模型预测进行实时校正时,先以观测水位率定
水文模型,然后以模拟水位和观测水位的差值作为自回归模型的输入。然而,估计出的误差与模拟水
位之和与观测水位并不是最接近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联合率定,即将水文模型和自回归模型看
成是一个系统,率定其全局最优参数。而为了减少额外参数带来的计算负担,引入反向拟合算法率定
水文模型和自回归模型。
基于反向拟合算法的实时校正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如图 3所示):
( 1)水文模型的率定。假设多个预见期的估计误差是固定的(如果是第一次运行,则假设估计误差
为 0),水文参数未知,观测水位和估计误差之间的差异可以作为预报调度模型的率定数据。然后通过
重新率定预报调度集成模型得到不同预见期的模拟水位。
(2)AR模型的率定。固定模拟水位的值,则观测水位和模拟水位的差值是确定的。将差值输入
AR模型。得到估计的误差。将估计的误差固定,重复步骤(1)。直至精度不再显著提升,输出校正后
的水位。
以均方根误差 RMSE和平均绝对值误差 MAE对水布垭水库水位实时预测进行评价。RMSE和 MAE
都可以反映模拟值相对于观测值的偏离程度,但 RMSE相较于 MAE对高值更敏感。
— 4 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