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2023年第54卷第7期
P. 8

2018年 MODISNDVI数据,其时间分辨率为 16d,空间分辨率为 500m,采取最大值合成法(MVC)获
              得逐年 NDVI值,以 2016—2018三年的平均 NDVI值为基准,根据计算的 TheilSen斜率值,后续预测
              中假定增长率不变,每隔五年预测一次年及年内各个月份的 NDVI值。未来淤地坝布局根据水利普查
              数据及未来淤积库容公式推算。未来梯田分布根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新要
              求,统筹各侵蚀分区水土流失类型、地形、降雨等因素,为满足黄土高原农业人口发展、耕地需求、
              建设潜力和相关规划要求推算。
                                                       表 1 研究数据

                 数据类型       数据年份                     数据来源                                备注说明
                 降水量       1954—2018  水文年鉴、国家级气象站数据、CMORPH卫星融合数据                     流域内站点插值平均
                 年均气温      1960—2018               气象数据共享网                           流域内站点插值平均
               径流、输沙量      1954—2018                 水文年鉴                     皇甫站、甘谷驿站、白家川站、潼关站
                 淤地坝       1960—2011               黄河水利委员会                          2011年水利普查结果
                 水保措施      1959—2018               黄河水利委员会                             包括坝地面积
                 未来降水      2021—2070                  CMIP5                      RCP4.5,GFDL、IPSL、CMCC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流域水沙变化归因- 预测不确定性解析
              3.1.1  流 域 水 沙 变 化 归 因 中 的 不 确 定 性   黄 河 流 域 年 均 输 沙 量 从 1919—1959年 16亿 t?a锐 减 至
              2010—2020年 1.83亿t?a,减幅 89%。为探析黄河水沙变化机理及影响因素贡献率,自 1980年代以
              来,国内学者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大量研究。如图 2所示,为 2012年以来针对皇甫川流域开展的水沙变
              化影响因素贡献率研究结果             [31] 。其中,研究成果中 40%采用经验模型法,而基于物理过程模型的贡
              献率研究较少。相对于径流,经验模型的研究结果变化区间较大(气候变化贡献率为 10%~50%),基
              于 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得到的气候变化平均贡献率最小,为 9%。相对于输沙,6种水文法求得
              的气候变化平均贡献率为 35%,5种双累积曲线法为 29%,水文法的结果略高于双累积曲线法。显然,
              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时期、基准期、研究方法等不同。因此,黄河流域水沙变化
              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影响了区域治理措施合理布局的科学指导,亟需集合评估方法
              来评价各类成果的可信度。

















                         注:LR表示水文法,DMC表示双累积曲线法,SCR表示 SCRAQ法,NP - E表示非参数式弹性系数法,
                       B - E表示基于 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DM表示 DecompositionMethod,P - P表示基于过程的物理模型法。
                                         图 2 皇甫川流域径流和输沙变化归因既有成果对比解析

              3.1.2 流域水沙模拟精度评价的不确定性 流域内降雨产流产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来备受水文学
              者的关注。基于现有降雨 - 水沙经验公式分析表明,降雨 - 水沙经验公式在形式、变量构成、数据要
              求、模拟精度等方面均具有多样性,并无固定的输入要求,由此导致水沙模拟的输出亦具有差异性。

                —  7 6  —
                     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