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2023年第54卷第7期
P. 10

为确保流域水沙模拟和预测的结果可信,需构建基于各类方法输入、参数、结构和输出等综合评
              价的集合评估技术,科学确定输出值及其置信区间。如图 5所示,为流域水沙变化趋势预测集合评估
              技术路线。即,基于模型不确定性传递的评价,筛选影响模拟结果的可表征输入、参数和模型结构等
              的不确定性指标与精度指标,构建综合评价矩阵,基于 TOPSIS模型或模糊决策理论等分析不同评估
              指标的敏感性,并确定各类方法模拟精度与不确定性指标权重。围绕年尺度、不同降雨水平年、多评
              价指标、多评估方法的多维度集合评估,提出既有方法模拟精度的概率函数与不确定性区间分布;基
              于极大似然法思想对各类方法加权平均,利用 BMA模型中反距离加权与贝叶斯加权,并根据既有方
              法模拟精度和不确定性区间权重分布,搭建多元耦合的非线性水沙变化最优评价模型,集合预报典型
              流域未来水沙变化,并针对水沙变化预测置信度识别体系,确定预测结果的置信度及置信区间。

































                                              图 5 水沙变化趋势预测集合评估技术路线

                  集合评估不同于集合预报,前者是在对各类预测结果综合评价基础上提出最接近真值的值,后者
              是对同一系统分段模拟来集合输出一个结果,后者是前者的对象。水沙变化不同模拟和预测方法的集
              合评估,有助于突破黄河水沙趋势预测难于达成一致共识的桎梏,为科学预测未来常态水沙情势提供
              重要依据     [8] 。
              3.2.2 黄河流域典型水沙预测方法集合评估 现有流域水沙预测方法种类较多,如 2.2节所列,MFD -
              WESP只模拟预测黄河流域径流量,产沙指数模型只预测流域产沙量,HydroTrend输出结果为多年均
              值。因此,考虑各类方法输入的数据格式标准一致,输出的结果为长序列年尺度径流量和输沙量,选
              用 LR、ML、GAMLSS和 SWAT作为代表性模型,基于黄河流域潼关站水沙预测值和实测值(Observa
              tion ,简称 OBS)比较,来集合评估各类方法的适用性。考虑到模拟流域的空间尺度限制和模拟结果的
              精度,上述模型分别对皇甫川、延河以及无定河三支流的历史径流输沙给出预测。其中对于黄河全流域
              推算,则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 1960—2018年潼关水沙量与三支流水沙量的幂函数关系来求算。如图 6所
              示,由于黄河流域有 “水沙异源” 的特点,黄河上游为主要产流区,黄河中游为主要产沙区,皇甫川、
              延河和无定河三支流流域均属于黄河中游主要产沙区,故三支流流域的年输沙量之和与潼关年输沙量相
              关性显著,而径流量的相关关系则相对较弱,进而使得推算的径流量准确性低于输沙量。
                  如图 7所示,为黄河潼关站不同模型水、沙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结果表明:各模型对年径流、
              年输沙的模拟在 2000年前基准期表现较好,2000年之后的变化期则差异分化,特别是年输沙的模拟
              值存在较大差异;GAMLSS相对其他模型,年径流和年输沙的模拟效果均表现优异。

                     8
                —  7 6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