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2023年第54卷第7期
P. 85
水 利 学 报
2023年 7月 SHUILI XUEBAO 第 54卷 第 7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3)07 - 0843 - 14
阶梯地形下坝- 库水- 地基非线性相互作用的
动力模型与多因素耦合模拟
3
胡哲文 1,2 ,李建波 1,2 ,李志远 ,林 皋 1,2
(1.大连理工大学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4;
2.大连理工大学 建设工程学部 工程抗震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
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摘要:为了更精细模拟阶梯地形坝址的混凝土坝在考虑材料非线性、库底吸收等多因素耦合下的地震响应,需要
发展适用的坝- 库水- 地基非线性相互作用动力模型,其中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波
场分离原理和坡面应力自由条件,提出了求解阶梯地形地基自由场的计算方法和该场地条件下坝 - 基体系的地震
动输入方法,可较为准确地反映阶梯地形对坝体动力响应的影响。通过构建坝 - 库水 - 阶梯地形地基全域分析模
型,可全面考虑坝- 库水、坝- 复杂场址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坝体混凝土、近场基岩的非线性力学特性,从而提高了
重力坝整体抗震安全评价的合理性。通过场地反应分析和波动散射分析的数值算例,验证了输入方法的有效性。
并以阶梯地形下某重力坝挡水坝段为例,研究了场址条件对静 - 动力组合作用下坝体损伤演化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距坝踵约一倍坝高以外淤泥覆盖层的吸能作用对坝体损伤影响轻微;岩基的塑性主要从坝踵开始,导致坝
踵损伤减轻,坝体位移响应改变,对水平方向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阶梯地形;波动理论;非线性相互作用;损伤评价;库底吸收
中图分类号:TV642.3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800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重力坝设计中,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坝基开挖,或是改善坝体抗滑稳定性,常将建基面
设计为倾斜的折线形,如丰满、黄登、观音岩等水电站工程。库岸边坡地形使得坝基沿顺河向阶梯状
延伸很远,建基面呈 “平台段- 斜坡段 - 平台段” 的多折线形式。地震作用下,靠近斜坡段的区域会
出现波动相干效应,产生坝址局部地震动放大或衰减的现象;平台段泥沙淤积,库底淤泥层的吸能作
用会改变库区水域内的压力波传递;倾斜的折线坡面构造使得坝 - 基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局部塑性破
坏特征更为复杂。为此,在抗震分析中应模拟坝 - 基交界面的局部地形,并将坝、库水、阶梯地形坝
址构建为一个考虑多种场址因素的体系进行分析 [1] 。
坝址地震动输入是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重要前提 [2 - 3] ,相关研究中采用过结构惯性力 [4 - 5] 、地基
边界等效荷载 [6 - 9] 、内部输入法 [10 - 11] 等不同形式。为了合理确定地震等效力,一般需要先进行场地波
动分析。相对于水平场地,阶梯状、地形局部不规则场地的波动响应不易直接求解。针对阶梯地形场
地下地震动输入问题,蒋新新等 [12] 提出了构造虚拟对称子结构体系的输入模式;赵密等 [13] 提出在侧
边界处采用各自高度的水平成层场地自由场、底面边界处采用入射波场作为输入;Zhang等 [14] 提出单
独计算地基的底面和 4个侧立面的自由场响应,得到边界面等效节点荷载。现有输入方法中,等效力
收稿日期:2022 - 09 - 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8460,51779222)
作者简介:胡哲文(1997 - ),博士生,主要从事极限载荷下水工结构安全评价模型研究。E - mail:zwhu@mail.dlut.edu.cn
通信作者:李建波(1977 - ),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核电与水工结构抗震安全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E - mail:jianboli@dlut.edu.cn
— 8 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