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23年第54卷第7期
P. 90

件,动力分析步继承静力分析步的荷载与应力状态。













                                                图 6 静- 动力组合作用分析模式示意


              4 模型验证


              4.1 地震动输入方法验证 如图 7所示,构造由感兴
              趣区域向上、下游、深度方向延伸尺寸为 L 的有限域
                                                      d
              地基。L 取 50m、100m两种尺寸,分别记为模型 A、
                      d
              模型 B。以如图 8所示的计算模型作为基准,在地基底
              边界施加入射波场,SV波入射时,约束底边界节点的法
              向运动和侧边界节点的切向运动,P波入射时,约束底
              边界节点的切向运动和侧边界节点的法向运动。并使得
                                                                              图 7 本文方法计算模型
              地基有限域边界距离坡面足够远,确保在有限的分析时
              间内,由边界反射的虚假波动不会达到感兴趣区域。为便于验证,选用位移单位脉冲 f(t)                                          [36] 作为入
              射波。
                                                    3
                  地基的密度、泊松比分别为 2700kg?m 、0.24,在不同剪切波速下,感兴趣区域内一点处的位移时程
              与参考解吻合,对比结果如图 9所示。图 10为 SV波入射下感兴趣区域的波动分布对比,图中白色虚线
              表示地震动输入界面,界面以内的波动响应与参考解一致,以外的波动响应为零,表明采用本文方法时,
              等效力抵消了阶梯地形边界反射的外行波,印证了该方法的预期效果。




































                       图 8 阶梯地形场地波动分析基准模型                              图 9 感兴趣区域内一点加速度时程对比
                —  8 4  —
                     8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