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2023年第54卷第7期
P. 91

图 10 SV波入射下感兴趣区域的波动分布对比
                                                                                           (x,y)为 0,则
                当地表趋于平坦,阶梯地形场地退化为水平场地,此时的界面 c位于水平地表,σ f
                                                                                              c  c
                                                   s
              由式(7)可得F 为 0,从而由式(7)算得 u 为 0,用于等效力计算的自由场响应即为水平场地的自由场。
                           c
              为进一步论证计算程序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将位移单位脉冲 f(t)同时以 SV波、P波入射剪切波速为
              750m?s的水平场地,截取 450m × 450m的计算区域施加内部界面等效力,以水平均质半空间的波动理论
              解为基准,进行对比验证。地表中心点位移时程的对比如图 11所示,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参考解一
              致。波动传播过程中的波动分布如图 12所示,可见由于波速不同,SV波和 P波明显分离,0.7sSV波分
              量的波峰到达地表,P波分量下行,结果符合实际。
















                              图 11 位移时程对比                             图 12 地基区域内波动分布
              4.2 弹塑性模型验证 坝体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及抗拉、压强度分别为 37.5GPa、0.167和
              1.8MPa、16.8MPa,采用弹塑性损伤模型描述非线性力学特性,对平面应力单元进行单轴拉伸、压缩
              动力加?卸载数值试验。数值模拟的结果如图 13所示,与理论曲线吻合。





















                                                 图 13 坝体混凝土应力- 应变曲线
                  在 3倍 PGA的 Koyna地震作用下,计算坝体- 地基体系中的塑性破坏。从坝体破坏区中选取一个
              单元,绘制主拉应变与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曲线(图 14),与单轴拉伸数值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表
              明所建立的本构关系适用于重力坝复杂应力状态分析。
                  在土- 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中,以地震动输入界面为分界,将结构与近场地基视为一个广义结构体,

                                                                                                —  8 4 9 —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