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21
图 5 全线通水以来 8个冬季冰盖特性
3 分析讨论
明渠冬季输水水温沿程变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渠首水温、气象条件、输水流量,以及渠道水面宽度
和渠底地热温度等。渠首水温直接关系到渠道水体的初始热量。气象条件中太阳辐射对渠道水体进行增
热,但冬季低气温、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导致水体失热,渠道水体在冬季以失热为主,且气温为主导因
素。渠首流量大小和沿程流量分布,在南水北调中线闸前常水位控制下,直接体现为渠道流速大小,进
而影响到渠道水体流动历时长短,从而关系到渠道水体与沿程水气界面、水床界面的热交换的多少。
从实测数据和相关理论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由南至北输水,冬季沿程气温总体下降,沿程
流量逐渐减小,因此总干渠冬季输水水温总体沿程下降,在遭遇强寒潮气温波动情况下,水温短时间
内下降幅度增大。
3.1 简化水温模型 基于构建的总干渠简化水温预测模型,拟合了 2d、3d和 7d等不同预报时效的
水温与气温变化的响应关系。
如图 7所示,水流自南向北依次经过午河闸、放水河闸、岗头闸和北拒马河闸,沿线设有若干分
水口分水,总干渠流量沿程减小,即 Q ≥Q≥Q ≥Q。基于 2020—2021年冬季实测数据(并以 2018—
w f g b
2019年冬季实测数据复核),构建水温模型。选择该冬季数据的主要原因是:①该冬季生成冰盖 38km;
②输水流量较大(与今后冬季输水流量更为接近),并且在选择数据期间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即午河闸
3
3
3
流量 Q = 93m ?s,岗头闸 Q = 50m ?s,北拒马河闸 Q = 25m ?s;③冬季气温总体评价为暖冬,主要
w
b
g
是由于短期强寒潮驱动生成冰盖,这可能是今后冰盖生成相对更为常见的一种模式。毕竟全球持续变
暖背景下,冷冬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少。
根据质量守恒和热量平衡原理,初始断面指定水体携带的热量等于终末断面同股水体携带的热量
加上沿程散失(或吸收)的热量。此处以北拒马河闸流过的水体为研究对象,构建遵循物理过程和量纲
和谐原则的简化数学方程。对于明渠,水温分析中通常只考虑水面与大气的热交换。对于岗头闸—北
拒马河闸渠段而言,则可描述为:
g
g
2d
b
T = T+ K (T- T ) (1)
w w gb w a
基于实测数据,计算推求得K = 0.20。稍加转换即得水温预测模型:
gb
g
2d
g
b
T = T- 0 .20(T- T ) (2)
w w w a
g
b
式中:T 为初始时刻岗头闸断面的平均水温,℃,适用范围介于 4.0℃ ~1.8℃之间;T 为预报终末时
w w
2d
刻( 2天后)北拒马河闸断面的平均水温,℃,适用范围介于 2.9℃ ~0.0℃之间;T 为岗头闸—北拒马河
a
闸区间的平均气温, ℃,考虑到该流量级渠段实际水流运动时长 49h,此处以保定站 2d滑动平均气温来
近似表征,适用范围介于- 4.0℃ ~- 11.6℃之间;K 为岗头闸—北拒马河闸渠段水面与大气热交换系数。
gb
同理,对于放水河闸—北拒马河闸渠段,推求水温预测模型:
3d
f
b
f
3d
f
f
T = T- K (T- T ) =T- 0 .28(T- T ) (3)
w w fb w a w w a
f
b
式中:T 为当前时刻放水河闸断面的平均水温,℃,适用范围介于 4.5℃ ~2.9℃之间;T 为预报终末时
w w
0
— 1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