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24

w
              北拒马河闸届时将生成冰盖。③当午河闸水温 T≤ 5.0℃时,石家庄和保定站预报未来 7d气温链即
                                                          w
               7d
              T ≤ - 6.0℃时,北拒马河闸届时将生成冰盖。
               a
              3.2 冰盖生成关键驱动因子分析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8个冬季冰情观测结果分析,寒潮和输水
              流量是渠道冰盖生成的关键驱动因子。
              3.2.1 寒潮强度与时机对冰盖生成的贡献 寒潮是指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
                                                                         d
                                                                                                   3d
              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本文寒潮强度以保定站最低日平均气温 T 、最低 3d滑动平均气温 T 、石家
                                                                                                   an
                                                                         an
                                                                          d
                                                6d
                                                                                         3d
              庄- 保定 2站最低 6d滑动平均气温 T 等 3项指标来表征,并将 T ≤ - 11.0℃或 T ≤ - 10.0℃定义为
                                                                          an
                                                                                         an
                                                an
              强寒潮。寒潮出现时机以月旬来表征,将一个完整冬季 3个月划分为 9个旬。在这通水的 8个冬季中,
              出现了 3次强寒潮,均促进了冰盖生成或大范围扩展。①2016年 1月下旬强寒潮,上述 3项指标分别
              为- 12.4℃(出现概率为 7%)、- 9.9℃(出现概率为 26%)和- 7.3℃(出现概率为 33%)。由于当年冬季
              输水流量较小,北拒马河闸已于中旬先期形成零星冰盖,但长度不足 10km,在此轮寒潮作用下 2d之内
              迅速向南扩展至午河闸,冰盖长度达到极大值 280km。②2018年 12月下旬强寒潮,3项指标分别为
              - 11.2℃(出现概率为 24%)、- 10.7℃(出现概率为 18%)和- 8.1℃(出现概率为 24%)。这轮寒潮特点是
              低温时间较长,保定站日平均气温低于- 8.0℃持续了 7d。致使北拒马河闸水温快速降低,在 10d内由
              3.5℃降至 0.0℃,最终驱动生成冰盖,这是 8个冬季中最快生成冰盖的。应该指出的是,这轮强寒潮还
              有一个特点,就是来得有点早,若推迟一个月至 1月下旬降临,岗头闸以北渠段水温届时将降至 2℃以
              下,生成冰盖的长度将大幅增加,势必超过 2021年 1月冰盖。从此可以看出,寒潮的强度和时机均对冰
              盖生成有贡献。③2021年 1月上旬强寒潮,3项指标分别为- 12.0℃(出现概率为 15%)、- 10.2℃(出现
              概率为 24%)和- 7.1℃(出现概率为 38%)。此轮强寒潮前 8天预先降临了一波 “小寒潮”,将岗头闸水温
              降至 2.5℃以下。故而,当 1月 7日强寒潮猛烈来袭时,水温在 10d内由 2.9℃降至 0.0℃,北拒马河闸
              第二快速地生成冰盖,长度 38km。图 10给出了保定站 3个典型冬季日平均气温过程线,可直观看出这
              3次寒潮强度和出现时机的差异。表 8给出了北拒马河闸渠段初封日期与寒潮极值的响应关系。























                                             图 10 保定站 3个典型冬季日平均气温过程线
              3.2.2 输水流量对冰盖生成的贡献 中线工程输水调度采用闸前常水位控制方式,即不论渠段输水
              流量如何变化(设计流量及以下),其下游 端节 制闸闸 前水 位均 保持 在 稳 定状 态 基 本不 变。冬季渠
              道水面与大气的日平均净热通量 Φ=- K(T - T),式中:K为热交换系数,T 为水温,T 为气温。
                                                      w  a                             w          a
              冬季输水流量越小,则渠道流速越缓慢,水流从渠首陶岔闸输移至北拒马河闸的历时(t)越长,单
              位水体失热总量( t·Φ)越大从而易生成冰盖,2014—2015年冬季即为此明证。当年冬季为工程首
                                                                        3
              次全线试通水,输水流量特别小。渠首陶岔闸流量 Q 为 59m ?s(相应断面流速 V= 0.20m?s ),午
                                                                t                          t
                                 3
                                                                         3
              河闸流量 Q 为24m ?s(V = 0.12m?s),岗头闸流量 Q 为 22m ?s(V = 0.18m?s),北拒马河闸流量
                                                                              g
                         w
                                      w
                                                                g
                        3
              Q 为 15m ?s(V = 0.22m?s)。即便当年冬季气温最暖 (为 8个 冬季 唯 一 的强 暖 冬),但 是仍不可避
                b            g
              免地生成冰盖 73km,居第 2位。反之,2021—2022年冬季输水流量大幅放大,陶岔闸和午河闸流
                     3
                —  1 0 4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