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96

= 60°)作用下坝体的响应进行研究。按照文献[20]中的思路并拓展到三维场地,当垂直入射时在
              α SV
              底部输入入射波场,在四个侧面输入自由波场;当倾斜入射时在地基底面、右面和后面边界输入入射
              波场,在前面和左面边界输入自由波场。
                  由于传统的波动输入方法推导依赖于几何传播模拟,几乎无法扩展到复杂场地的动力输入中,因
              此采用文献[ 34]中所提出的基于人工边界子模型的地震波输入方法,并将此扩展至三维空间。改进的
              波动输入方法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只要能确定边界最外层节点的受力状态并输入,便能实现精确的外
              源输入。因此将图 8中地基模型最外层的边界进行单独的受力分析即可快速实现计算。此外,为反映
              地质结构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影响,选取了均质地基作为对比,地基参数为表 2中第一层的动力参
              数。整套波场计算和节点力输入流程需要对 ABAQUS进行二次开发,不包括数据处理等过程,每组算
              例的计算时间大约为 20h(48核计算)。

















                                             图 11 场地设计反应谱与实际地震动反应谱

                                                表 3 坝体- 地基体系的动力参数
                                                   3
                        材料                 密度?(kg?m )               泊松比                   弹性模量?GPa
                        坝体                     2400                  0.167                   42.6
                     地基- 第一层                   2600                  0.235                   15.0
                     地基- 第二层                   2800                  0.35                     3.0
                     地基- 第三层                   3000                  0.28                     9.0
                     内部破碎带                     1800                  0.33                    4.8 × 10 - 5
















                                                   图 12 输入地震动时程曲线

              4.3 响应结果分析 由于坝顶处的振动响应通常最为剧烈,选取坝顶部的 A、B、C三点观察其在不
              同入射情况下与坝基交界处左下角点的相对位移变化。如图 13所示,在同组入射条件下坝顶各点的
              振动趋势保持一致,垂直入射条件下各点的位移极值差距不大,而倾斜入射时坝顶点位移极值会相差
              超过近 80%。此外,不同入射情况下位移响应差距极大,斜入射条件下的位移振动相比于垂直入射条
              件下更为剧烈,极值相差约 2~3倍;复杂地质条件下位移振动相比均质条件下稍剧烈;极值相差可达
              到 2倍左右。综合来看,地质条件和地震波入射角度都显著影响了坝体的位移响应,但入射角度的影
              响在此算例中更大,这也印证了考虑非一致地震波场相位差和传播方向的重要性。

                     0
                —  1 1 6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