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95

图 9 地震波入射下均质场地关键点位移响应

              4 工程实例分析


              4.1 坝体- 复杂地基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 以中国西南强震区某水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工程主体为混
              凝土重力坝。该工程具有坝体高度较高、库容大、坝基岩体破碎和地震设防烈度高等特点。如图 10所
              示,构建坝体- 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其主要的泄洪坝段、坝后厂房、升船机和非溢流坝
              段进行分析,最大坝高 162m,上游正常水深为 140m。其中,坝址区各地层连续分布且自上游至下游存
              在明显的倾斜成层分布规律,还存在挠曲核部破碎带、小断层和节理裂隙等结构面,在建模过程体现了
              其主要的地形特征。由于结构- 地基相互作用问题影响较大,通常需要将地基范围在结构物的四周方向也
              延伸一定长度。然而,延伸地基尺寸后模型的网格数量过多,这对于前后处理工作中文件存储以及动力
              模拟计算均有极大的限制,因此本文参考文献[ 34 - 35],采用其方法事先对单个坝段进行验算,证实采用该
              方法时,只需建立较小尺寸的地基,其计算结果就接近于传统波动方法(通常需建立较大尺寸地基)的动力
              计算结果,因此建模时为提高效率,仅选取了可代表主要地形特征的坝体正下方区域地基。将有限元模型
              整体采用 C3D8R单元进行离散,部分采用 C3D6单元进行过渡,共计 199991个单元和 226511个节点。为
              了荷载力施加过程的高效性,地基模型的最外层网格采用稍大的规则形状网格离散,其内部地基的网格
              划分较细。选取坝顶处和坝段中间应力薄弱区域作为响应分析的观测点,如表 2所示。

                                                                       表 2 坝体- 地基体系关键点信息

                                                                 关键点          节点号                坐标

                                                                   A             17          (297,30,401)
                                                                   B          85064         (285,285,400)

                                                                   C          118079        (279,600,400)
                                                                   D            249          (364,30,310)
                                                                   E          61936         (364,264,310)

                                                                   F          107175        (330,489,299)
                    图 10 考虑主要地形特征的坝基系统有限元模型


              4.2 材料参数及荷载 表 3中列出了坝体混凝土材料和三层地基及破碎带的材料参数,坝体采用混凝
              土塑性损伤模型        [36] 。坝体的底部边界和四个侧面边界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作为约束。主要荷载力包括
              坝体自身重力、水压力和地震动作用,在加载地震动前先进行了地应力平衡。
                  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基本加速度为 0.2g,根据场地条件得到目标反应谱,并依据目标反
              应谱,在 PEER地震动数据库中筛选最符合的波型,并兼顾其近断层脉冲特性。场地目标反应谱和选
              取地震动的实际反应谱如图 11所示,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如图 12所示。由于 SV波对大型
                                                                                                     = 20° ,
              结构的损伤通常较为明显,因此选取垂直入射 SV波和具有代表性角度的倾斜入射 SV波( θ SV
                                                                                                   1
                                                                                              —   1 0 5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