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2024年第55卷第2期
P. 122

图 3 突起洲水体和植被信息提取结果(1995年 2月 27日)

                                                   表 2 混淆矩阵精度评价

                                                         真实类别
                                                                                                 用户精度
                                             光滩           植被           水体           合计
                                光滩           1145          0            2           1147         99.826%
                 分类类别           植被            13          1588          0           1601         99.188%
                                水体            17           5           2782         2804         99.215%
                                合计           1175         1593         2784         5552
                      生产者精度?%               97.447        99.686       99.928

              4.2 淹没频率结果与分析
              4.2.1 长历时内水位及影像的分布特征 图 4中显示了 1986—2002年枝城和沙市两站的水位频率特
              征,由图可见,两站的水位频率分布都呈微弱的双峰型,中枯水历时长。具体来看,枝城站低于年均
              水位的天数占 51%,高于汛期平均水位的天数占 28%,高于平滩水位的天数仅占 4.5%;沙市站低于
              年均水位的天数占 50.5%,高于汛期平均水位的天数占 29%,高于平滩水位的天数仅占 4.3%。以上述
              特征水位作为高、中、低滩的划分标准,说明低于年均水位的低滩区域年均淹没历时超过 184d,处
              于汛期平均水位以上的中滩淹没历时短于 106d,而平滩水位以上的高滩淹没历时短于 17d。
                  图 5显示了各水位级下可用影像数量分布情况。由图可见,水位低于平滩时期的影像数量占比高
              达 98%。经统计,图 5中关洲区域的影像在各水位级内平均为 6幅,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 1幅和 12
              幅;突起洲区域的影像在各水位级内平均为 10幅,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 1幅和 18幅。除高水期影像
              数量较少外,在绝大多数水位期的影像数量分布相对均匀,具备进行淹没频率计算的条件。
              4.2.2 淹没频率特征分析 分别计算关洲区域 11923个像元和突起洲区域 20379个像元的长历时淹
              没频率,从而得出淹没频率栅格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区间统计了各淹没频率下的面积占比直方图以
              及平面分布图,如图 6、图 7所示。考虑到误差等原因,图中将淹没频率大于 95%视为水体。
                  在一定水文条件下,洲滩上各级淹没频率的像元占比由地形特点决定。由图 6(a)可见,关洲的各级



                —  2 4  —
                     4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