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2024年第55卷第2期
P. 126

4.4.2 植被适宜区的临界淹没频率分析 为了能                                  表 3 Logistic曲线拟合结果
              够在长时间尺度的平均意义上建立植被频率 - 淹                        数据来源                          拟合参数
              没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照 3.4节中的方法分                                  拟合形式         a    b    c    d    R 2
              别对两个洲滩区域计算了 100组 MFF - MVF数据                    关洲                   4.59 83.20 12.71 2.88  0.98
                                                                            b
              点并以 Logistic曲线进行拟合,拟合参数见表 3,                           y = a +
                                                              突起洲                  1.16 87.93 13.87 1.64  0.99
                                                                         1 + (x?c) d
              拟合效果见图 12(a)。由表 3可见,两个洲滩的
                                                             合并数据                  4.34 88.89 12.73 2.16  0.97
                             2
              拟合决定系数 R都在 0.98以上。由图 12(a)可
              见,实测散点都分布在 95%预测带之内。由于 Logistic型关系在 两 个洲 滩区 域普 遍适 用,因 而将其
              MFF - MVF数据合并后统一实施曲线拟合,结果如表 3和图 12(b)所示,可见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仍
              达 0.97,并且两个洲滩各自的拟合曲线都处于统一曲线的 95%预测带内。该结果说明,两个洲滩上
              MFF - MVF之间响应关系可用统一的 Logistic曲线描述。出现这种共性规律的原因有:(1)上荆江范围
              内气候、植被种类及 生 长 特 性 相 似;(2)河 段 内 水 文 特 性 相 似,造 床 流 量 相 近,高 滩 淹 没 频 率 相
              近  [21] ;(3)研究时段内河道处于准平衡状态,年际间洲滩变形甚小且多为短历时的复归性波动,而可
              以生长植被的滩面区域基本为细沙质,级配处于 0.05~0.5mm的极窄范围,并且年际间低滩变形、滩
              面基质条件差异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又进一步被长时期平均所消除。
                  根据图 12(b)中的 Logistic曲线可以确定适宜植被生长的临界淹没频率。由图 9(a)、图 10(a)设
              定植被频率阈值 CVF = 80 %、CVF = 50 %、CVF = 20 %,其中 CVF 与 CVF 分别对应头尾两个突变
                                                          3
                                 1
                                              2
                                                                            1
                                                                                    3
              点,CVF 对应中部区间的中点。根据这三个阈值从图 12(b)可查出植被频率为高、中、低、极低之间
                      2
              的临界淹没频率分别为 CFF = 4.8%、CFF = 11.8%、CFF = 25.2%,这些临界值的含义是:在多年平
                                       1             2             3
              均意义上,年均淹没天数小于 18d、43d和 92d的像元区域出现植被的频率分别为大于 80%、50%和
              20%,而淹没天数大于 92d的区域植被频率急剧衰减至 20%甚至 10%以下,已不适宜植被生长。与图 4
              相比可见,92d略短于汛期平均水位以上的年均天数 106d,说明汛期平均水位以下不适宜植被生长。




















                                         图 12 洲滩的 MFF - MVF曲线拟合及植被分区临界值确定

              4.5 研究结果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 生态护坡、护岸技术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和航道整治工程中已得到
              较多应用,这些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根据河道地形和水文条件,确定出适宜植物生长的区域。当前
              一些生态护岸工程实施后出现个别区域植被存活率低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适宜植被生长的条件选取不
              够合理。本文根据多年平均植被频率提出的高频次覆盖区、中频次覆盖区、过渡区和不适宜区划分阈
              值,可为生态护岸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岸坡植物的种植应避免布置在不适宜区,而应尽量布置在
              过渡区以上(年淹没天数小于 43d)。此外实际工程中可根据这些临界值对滨岸带地形实施适当改造,
              通过局部地形调整使其淹没频率大于或小于以上临界值,从而满足生态治理需求。
                  三峡水库运行后,由于长江中下游大洪水被削减,滩地淹没频率降低                                 [36] ,河漫滩植被可能通过自
              然演替而发生面积扩张,但这种扩张将达到何种程度或范围,尚缺乏定量判据                                      [35] 。本文的研究表明,

                     8
                —  2 4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