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2024年第55卷第2期
P. 124

图 7 突起洲淹没频率特征(1986—2002年)
              4.3 植被频率结果与分析
              4.3.1 长历时内影像的季节分布特征 植被生长状况与季
              节有关,利用遥感影像反演植被频率时,需考虑影像的季
              节分布,若影像不能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植被生长的各周期,
              将会导 致 频 率 计 算 误 差。 基 于 筛 选 后 的 影 像, 统 计 了
              1986—2002年各月 份 的 影像 数量如 图 8所 示,由 图 可 见,
              两个洲滩区域的影像数量在各月份分布相对均匀,汛期稍
              多于枯期,影像的时间分布具备进行植被频率计算的条件。
              4.3.2 植被频率特征分析 按照前文所述方法,分别计算
              得到了关洲和突起 洲区 域的 多年 平均 植被 频率栅 格数 据,
              并分区间统计绘制了各植被频率像元的面积占比直方图以                                       图 8 可用遥感影像在各月份的
              及平面分布图,如图 9、图 10所示。图中将植被频率小于                                     数量分布( 1986—2002年)
              5%的区域视为光滩。
                                                                                2
                  对关洲区域的统计表明,植被频率大于 5%的非光滩区域为 0.88km ,仅占了图 6中非水体区域
              的 18%。由图 9(a)可见,植被频率直方图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植被频率分布在 20%~85%之
              间较为零散稀疏,说明该区域植被有着明显空间梯度特征,在小于 20%和大于 85%的区间较为集中,
              说明该区域植被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 5%~20%、20%~85%和 85%~100%的 3个频率区间内,各
                                                   2
              级像元面积分别为 0.33、0.34和 0.21km ,占比分别为 37.2%、39.2%、23.6%,对应的平面分布见图
              9(b)。与图 6(b)对比可见,植被频率大于 85%的区域基本对应的是淹没频率小于 5%的区域,二者仅
                        2
                                                                                             2
              差 0.01km ;20%~85%植被频率区对应 5%~20%淹没频率区,二者面积相差 0.06km ;淹没频率大
              于 20%区域中仅有很小部分会出现植被且出现频率小于 20%。
                                                                                   2
                  对突起洲区域的统计表明,植被频率大于 5%的非光滩区域为 5.91km ,占图 7中非水体面积的
              53.2%,说明一半以上的滩地像元有植被存在的可能性。由图 10(a)中的频率直方图来看,各级频率
              内像元占比同样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可划分为 5%~15%、15%~80%和 80%~100%三个频率
                                                                2
              区间,各区间内像元面积分别为 1.79、1.85和 2.27km ,占比为 30.2%、31.3%、38.5%,可见植被频
              率大于 80%的区域占了较大比重。三个区间内像元的平面分布见图 10(b),将其与图 7(b)相比较可
                                                                                                  2
              见,植被频率大于 80%的区域基本与淹没频率小于 5%的高滩区域重合,二者相差 0.24km ;植被频
              率为 15%~80%的区域小于淹没频率为 5%~50%的区域,而植被频率小于 15%的区域远小于淹没频率
              大于 50%的高淹没区面积。由于植被概率会随淹没概率增加而减小,且低滩像元不具备植被生长所需
              的稳定地形条件,因此出现植被概率甚小。
                  对比关洲和突起洲的植被频率特征可见(图 9(a)、图 10(a)),两者都有低、高频率区像元相对集
              中,而中等频率区像元较为分散的规律。由于中等频率区植被对水位变动较为敏感,植被密度具有明
              显的空间梯度,而在不适宜植被生长的低滩区以及植被生长较稳定的高滩区,植被密度空间差异较
              小。总之,卵石夹沙型的关洲与沙质型的突起洲共同存在 15%~20%和 80%~85%的两个植被频率临
              界值区间。


                —  2 4  —
                     6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