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4年第55卷第2期
P. 74
图 5 全国分区分类重点河段敏感生态流速
平原区差别较小,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山区河段平均目标流速相差达到 0.4m?s,而不同分区的平原小
站平均流速几乎相同。
以图 3所示上、下四分位数作为对应类型河段的生态流速范围、以平均值作为推荐流速确定依
据,分区分类敏感期生态流速阈值如表 3所示。全部分区分类推荐流速平均值为 0.66m?s,其中山区
大站平均值为 0.94m?s、山区小站平均值为 0.62m?s、平原大站平均值为 0.63m?s、平原小站平均值为
0.46m?s。
表 3 全国分区分类河流敏感期生态流速阈值 单位:m?s
山区大站 山区小站 平原大站 平原小站
流速范围 推荐值 流速范围 推荐值 流速范围 推荐值 流速范围 推荐值
东北地区 0.7~0.9 0.81 0.4~0.6 0.53 0.45~0.7 0.56 0.35~0.45 0.41
黄淮海地区 0.7~1.1 1.01 0.45~0.7 0.56 0.5~0.7 0.58 0.35~0.6 0.46
西南地区 1.1~1.5 1.26 0.65~1.1 0.87 0.55~0.9 0.71 0.4~0.6 0.51
长江中下游地区 0.85~1.05 1 0.55~0.75 0.64 0.6~0.8 0.68 0.35~0.6 0.45
东南沿海地区 0.5~0.7 0.6 0.4~0.6 0.51
注:西南地区山区指横断山区、平原区指其它山区。
4 讨论
4.1 阈值合理性分析 利用湿周法对基于分区分类生态流速阈值的生态流量结果进行校核。湿周法是
目前较为公认的一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物理机制强,但多适用于河床稳定且形态
近似抛物线形或矩形的断面,在不规则断面或者三角形断面等应用受限,因此本文仅对部分形状规则
断面的敏感生态流量进行验证。基于分区分类生态流速阈值(阈值法,下同)所得生态流量结果与湿周
法结果对比见表 4,其中适宜流量下限值、上限值为各分区分类适宜流速阈值对应流量,推荐流量为
生态流速推荐值对应流量,“相对误差” 指阈值法与湿周法结果差与多年平均天然流量比值。
由表 4可知,阈值法与湿周法所得生态流量结果整体较为一致,34个断面中有 31个断面湿周法
结果在阈值法所得适宜流量范围内。对比各断面阈值法与湿周法结果的相对误差,70%的断面下限值
相对误差在±20%以内,58%的断面推荐值相对误差在±20%以内,仅 41%的断面上限值相对误差在±20%
6
—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