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2024年第55卷第2期
P. 86

4 缺水胁迫区水系统优化调控模式与措施


              4.1 调控目标:自然社会水系统健康 京津冀地区在 1956—2020年水系统稳态指数呈现快速下降和
              缓慢回升的变化,主要是受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用水需求激增等因素影响,因此对于京津
              冀地区,自然社会水系统健康核心是实现三大目标,维持河湖生态水量、恢复健康地下水位和保障经
              济社会合理用水需求,通过修复自然水循环健康和基本服务功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1)自然水系统健康。自然水系统具有资源、生态和环境功能。对于京津冀地区,自然水系统健康
              的核心表征指标是维持河湖生态水量和健康地下水位。①河湖生态水量是保护河湖生物多样性、维持河
              湖生态健康的客观需要,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需水量。生态水量主要取决于河湖生态系统组成结
              构和外界环境保护要求两方面因素,考虑京津冀区域特征和河湖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设定层次化生态需
              水目标和生态耗水率指标,根据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
              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成果            [45] ,在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情况下,最小生态需水为河湖不断流,生态耗水
              率为 40%;适宜生态需水对应的生态耗水率为 50%;理想生态需水对应的生态耗水率为 60%。②健康地
              下水位是指维护地下水服务功能的水位,具体是由一系列不同功能地下水位目标构成的复合生态水位。
              在京津冀地区应用评价中,根据地下水位波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虑健康地下水位维持地表水体
              健康补给、植被健康、遏制海水入侵、控制盐渍化、城镇建筑物安全、地下含水层调蓄和地下水最大补
              给等七类功能,按照空间分区、功能分类、水位分限、管控分段的思路确定健康浅层地下水位,京津冀
              健康地下水位上限平均埋深为 4.5m,健康地下水位下限平均埋深为 6.5m                             [47] ,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 2)社会水系统健康。健康的社会水系统是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水需求,包括提供
              稳定的供水能力、可靠的调控能力和有效的应急能力等。对社会水系统而言,健康调控的基本目标就
              是提升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性,提升水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对于京津冀地区,社会水系统健康调控,
              就是要破解区域水资源约束瓶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对经济系统的正
              向驱动和支持保障。社会水系统健康的关键判别指标是经济社会合理用水需求得到保障,包含两层含
              义:一是经济社会用水需求是合理的,即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结构以及用水效率和效益应当与水资源
              条件相匹配;二是采取有效举措保障合理的需求,包括通过修建蓄、引、提、调水工程增加当地和外
              调水量,加大再生水、海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以及提高降水有效利用等。
              4.2 调控模式: “高内聚 - 低耦合” 解耦式调控 要实现水系统健康,缺水胁迫区要通过社会水系统
              的调控,将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外部性影响在经济社会系统内消化,以维系整个水系统的整
              体健康。所谓 “高内聚” 是指社会水系统内部要实现高内聚发展,即社会水系统通过延长水循环路
              径、加大水重复利用等强化系统内部之间的关联,实现节约集约式发展。所谓 “低耦合” 是指通过降
              低经济社会发展取用水通量,减小自然水系统和社会水系统之间的取排交换通量,弱化二者之间的耦
              合程度,从而降低社会水系统对自然水系统的扰动。
                  对于京津冀缺水胁迫区,虽然近二十多年通
              过采取水 资 源 管 理 和 调 整 措 施 改 善 了 水 系 统 状
              态,但水系统整体仍处于非稳态,因此仍需要加
              强供需双向的调控,如图 4所示。一方面要强化
              需求侧 层 次 化 调 控,在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和 种 植 结
              构、构建高效循环用水体系等基础上,进一步促
              进社会水系统高内聚式发展,降低对自然水系统
              的扰动。另一方面在供给侧要实施供水体系的适
              配性优化。扩大虚拟水利用,增加外调水输入,
              优化实体水供给,构建京津冀一体化水网布局体
              系,提升资源承载能力,修复自然水系统。                                      图 4 京津冀水系统供需双向调控路径

                     8
                —  2 0  —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