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110

要有次级滑动、拉张裂缝、陡坎、坡面侵蚀沟等。其中,次级滑动主要发生于滑坡前缘的强变形区,
              每年雨季滑动都会加剧,曾导致下方老 G318国道中断;前缘中部发育一大型冲沟,遭遇强降雨时,
              这些冲沟汇集地表径流,对沟道两侧有明显侵蚀作用(图 4(b)),并有 4~5处泉水出露;坡表因滑坡
              体的渐进下挫形成了多级较宽的平台,每级平台及公路上发育了多条弧形拉张裂缝(图 4(c)),长 1~
              3m ,宽 0.5~1.0m,延伸方向大体与坡体主滑方向垂直,此外坡体中部因修建公路、建房开挖等人类
              工程活动形成了多处陡坎(图 4(d));H 区后缘陡壁下方堆积了大量崩塌落石,周围自然条件恶劣,
                                                   2
              过度砍伐后失去了植被对表层土体的保护作用,形成了多条深大贯通裂缝,为地表水的入渗提供了有
              利条件。2017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地表形变结果显示,滑坡剖面方向上的形变速率值 V 变化较大,
                                                                                               LOS
                                                                               [13]
              高速率值主要分布在前缘 H 局部强变形部位,速率最大值可达 55mm?a ,变形较明显,与现场调查
                                       1
              情况基本一致。














































                                                 图 4 扎马滑坡前缘Ⅲ区复活特征

              3.3 古滑坡复活机制 古滑坡复活通常会受到地震、断裂活动、河流侵蚀、人工扰动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降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4 - 16] 。扎马滑坡后缘有巴塘断裂的分支断裂通过,历史强震多发、破
              坏性强,全新世以来表现出了较强的活动性                     [17] ,断裂附近的岩体结构破碎,使滑坡体的渗透性增大。
              近年来,滑坡上分散的农户以及沿河谷坡脚修建公路切割坡脚,减小了滑坡体的抗滑力,同时使得坡
              肩和坡脚应力集中,坡顶出现拉裂缝,坡脚挤压破坏;此外,坡脚遭到长时间流水冲蚀,导致变形区
              H 部分前缘形成了高陡临空面,重力作用下发生蠕滑变形而形成坡表拉裂缝。拉裂缝有利于地表水的
                1
              汇流,为入渗提供了有利的入渗通道                  [18 - 19] 。降雨沿裂缝下渗软化滑面并形成渗透压力,加速了扎马滑
              坡前缘变形,呈现出牵引式渐进破坏的特点。因此,本文结合扎马滑坡所在地区的历史降雨资料,着

                —  4 8  —
                     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