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108

的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分析,对滑坡堵江危险性定量分析相对较少。
                  野外调查表明,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金沙江上游巴塘县巴曲河口至麦曲河口段堵江滑坡极为发
              育,有明确堵江证据的滑坡达 10余处                 [12] 。笔者在巴塘县德达乡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时,发现德达乡上
              游发育的扎马特大型古滑坡前缘变形强烈,在强降雨作用下容易发生大规模滑动,可能堵塞巴曲并产
              生远程致灾效应。因此,本文以扎马古滑坡为例,在查明滑坡复活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不同降雨工况
              下滑坡的稳定性及失稳概率,模拟分析滑坡失稳运动过程、堆积范围及其灾害效应,取得的成果对于
              有效防范滑坡堵江灾害具有指导意义。

              2 地质背景


                  扎马古滑坡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金沙江断裂带与巴塘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巴塘断裂的分支断裂从滑
              坡西侧穿过,断裂活动性强,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所在沟谷地形坡度介于 25°~60°之间,局部地段地
              形坡度大于 75°,呈深切河谷地貌。该区属于高原谷地气候,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于每年
              的 5—9月,约占年平均降雨量的 90%,近 50年最大日降雨量达 42.3mm(1998年 8月)。据史料记载,
              该区历史强震多发、破坏性强,区内地震活动较频繁,其中 Ms ≥6.0级地震 3次,诱发了大量滑坡灾害,
              除扎马滑坡外,还发育德达滑坡、结协勒巴滑坡等大型- 巨型古滑坡(图 1)。滑坡所在的德达乡人口居住
              密度较高,分散的农户及国道 G318、县道、乡村公路等交通线路多沿河谷坡坡脚修建,切割坡脚、后缘
              堆载、植被破坏、耕种灌溉等人类工程活动改变坡体结构、受力状态等,容易造成滑坡失稳。



































                       1.灰岩、变基性火山岩;2.千枚状板岩夹砂岩、泥沙质灰岩;3.石英砂岩、灰岩;4.砂板岩、中酸性火山岩;
                          5.砂岩、千枚状板岩;6.斑状黑云母花岗岩;7.砂板岩;8.第四纪松散堆积物;9.冰川、冰水沉积物;
                            10.7.0 ≤Ms<8.0;11.6.0 ≤Ms<7.0;12.5.0 ≤Ms<6.0;13.滑坡;14.河流;15.全新世滑动断裂
                                                   图 1 扎马滑坡地质背景图


              3 扎马古滑坡发育特征

              3.1 古滑坡基本特征 扎马古滑坡发育于巴塘县德达乡巴曲右岸,整体平均坡度约为 27°,前缘巴曲河
              谷海拔为 3570m,后缘海拔高达 4620m,前后缘相对高差约为 1250m,主要滑动方向为 252°。根据遥感

                —  4 8  —
                     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