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113
5.1 建模过程及参数选取 Massflow软件是采用基于深度积分的连续介质力学原理以及改进的 Mac
Cormack - TVD有限差分法,满足质量守恒方程及动量守恒方程,同时考虑地形地貌的数值模拟软件,
具有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可以有效计算滑坡、泥石流、堰塞坝溃决等山地灾害的动力演化过
程 [26] 。首先利用无人机航测 1∶2000的地形数据(DSM),生成滑坡区地表 surface文件,然后根据遥感
解译、钻探揭露结果,设置滑坡失稳范围和滑体厚度信息,再将二者在 GIS软件中进行统一栅格相
减,分别得到动力学过程模拟所需的滑坡运动地形文件和滑体文件。
Massflow软件提供了 Coulomb、Manning、Voellmy等不同的基底摩擦模型 [27 - 28] ,用于模拟崩滑流
灾害运动过程,分别适用于滑坡及碎屑流、洪水溃坝、泥流或泥石流等工况。扎马滑坡的滑体物质为
粉质黏土夹碎石,其性态和运动行为受水的影响较大,在强降雨作用下失稳滑入沟道,发生近流态运
动。参考前人研究不同滑坡时建立的模型和参数库 [29] ,本文采用 Voellmy模型对扎马滑坡 - 泥石流运
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2
ρ gv
τ b σμ + (3)
=
ξ
- 3
为底部剪切应力,kPa;σ为正应力,kPa;μ为摩擦系数;ρ 为泥石流容重,kg·m ;ξ 为
式中:τ b
- 2
湍流系数,m·s (表 3)。
表 3 数值模拟参数
- 3
- 2
岩土类型 含水率 w?% 容重 ρ ?(kg·m ) 摩擦系数 μ 湍流系数 ξ ?(m·s )
碎石土 26 2000 0.4 800
5.2 滑坡运动过程分析 模拟结果表明,局部 H 失稳、H 与 H 连续失稳两种工况下滑坡运动 - 堆积
2
1
1
过程相似,均呈现出牵引式渐进变形破坏的特点,总体可分为前缘失稳、中后部启动加速以及减速堆
积三个阶段。结合不同降雨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当遭遇 20年一遇的极端降雨时,前缘 H 存在较大
1
概率失稳的可能。
由图 7可知,0~10s内,H 前缘局部发生滑动,滑体速度增至 5m?s后又逐渐减小到 0,堆积高
1
度 13m,尚未能堵塞沟道;10s以后,H 中后部开始大规模滑动,由于前缘滑体的牵引卸荷与后部堆
1
积区形成了较大的高差,使其重力势能迅速转为动能,中部滑体速度迅速增加,滑坡物质不断向前缘
扩散,以 15m?s的速度涌入沟中碰撞对岸斜坡发生解体(图 7(a)),并向沟道两侧扩展,堆积高度达
到 45m,运动 15s时便堵塞巴曲(图 8);20s以后,滑体的整体运动速度和范围不断减小(图 7—8),尤
其是前缘部位碎裂岩体形成的泥石流流至地形较缓区域时迅速衰减,堆积于沟道内直至最终静止;
45s后堆积体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在前缘沟口两侧最远扩散距离约 420m,由于沟内水流的冲刷形成
2
的坝高稳定在 42m左右(图 7(a)),堆积面积约为 1.9万 m (图 7(f)),将波及附近的公路及部分居
民区。
当遭遇 50年、100年一遇的极端降雨时,H 发生滑动后很可能带动 H 连续失稳(图 9、图 10)。
1
2
在 0~15s,仅 H 发生滑动,H 的速度和厚度均未产生明显变化,运动过程与工况一基本一致;不同
1
2
的是 17s后沟底滑体堆积速度出现了显著减小的现象,25s时又开始逐渐增大,并在 30s时加速增
长,35s达到最大速度 17.5m?s(图 10(b))。这是由于在 0~25s内 H 未发生大规模滑动,H 滑动 17s
2 1
后,中后部大部分滑坡物质向前缘和四周扩散,整体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动能的速度也随之降低。
H 大面积滑动 25s后对 H 区造成了严重的卸荷,增加了该区滑体与前缘的重力势能差,因此 H 失稳
1 2 2
启动后运动速度急剧增加,对前缘沟道产生了更大地冲击。当滑体堆积 35s后,H 速度开始减小,运
2
动 65s后几乎处于静止状态。与工况一相比,虽然工况二 H 启动时间滞后,但总体滑动方量增大,
2
堆积范围更广泛,运动静止后前缘沟口两侧扩展运动距离约 480m,最大堆积高度 48m,堆积面积约
2
2.4万 m(图 9(f)),可能对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 4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