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115
图 9 H 1 与 H 2 连续失稳不同时刻滑坡体堆积范围与厚度
图 10 H 1 与 H 2 连续失稳滑坡体监测点厚度与速度变化曲线
成下游严重的洪水泥石流灾害。
(3)溃坝灾害。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滑体要组成物质为土石混合碎裂岩体,且碎石块较大,滑坡
前缘局部有清澈水流渗出,结合前人关于碎石土堰塞体失稳模式的研究成果 [35] ,初步推测扎马滑坡形
成的堰塞体发生管涌或流土破坏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当蓄水水位产生漫顶时,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
将使得堰塞体逐渐溃决破坏,即不进行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堰塞坝体最可能的破坏方式为 “漫顶式” 逐
3
级冲刷破坏。根据巴塘水文站巴曲年平均净流量 52.1m ?s,扎马滑坡前缘局部 H 失稳、H 与 H 连续
1
2
1
失稳形成的堰塞湖漫坝分别需要 5、7d。
需指出的是,本文在研究滑坡 H 与 H 连续失稳运动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前缘 H 失稳后,后续
2
1
1
块体的失稳破坏时间上可能出现的间断性和延滞性对形成灾害危险性的影响。若在计算过程中不考
虑前缘 H 的支撑或滑动卸荷作用而仅分析后部 H 失稳后的运动过程,前缘 H 失稳方量的不同将会
1
1
2
对滑坡整体的运动速率、堆积体的分布范围、堵江高度等计算结果造成较大的差异,明显与滑坡真
实的复杂失稳过程不符,也会影响到滑坡堵江危险性分析的准确性。另外,由于滑坡岩体较为破碎
— 4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