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12

14.2%和 13.1%。
                  表 4给出三峡水库初设和运行期 1000年一遇设计洪水成果对比。两种途径推求的运行期设计洪峰
                                                                                             3
              和洪量均比初设成果减少了 20%左右;若取两者的均值,日设计洪峰减少了 16574m ?s,3、7、15、
                                                                            3
              30d的设计洪量分别减少了 44.6亿、81.5亿、142.8亿、235.6亿 m 。
                                                                                              3
                                                                                 3
                          表 4 三峡水库初设和运行期 1000年一遇设计洪水成果对比(洪峰:m ?s,洪量:亿 m )
                           洪峰洪量设计值                      Q m        W 3d       W 7d       W 15d      W 30d
                             初设成果                      98800      247.0      486.8       911.8     1590.0
                                       计算成果            83553      199.9      388.3       755.7     1326.8
                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法            绝对减少值            15247       47.1       98.5       156.1      263.2
                                      相对减少值           15.4%       19.1%      20.2%      17.1%       16.6%
                                       计算成果            80900      204.8      422.3       782.2     1382.0
                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            绝对减少值            17900       42.2       64.5       129.6      208.0
                                      相对减少值           18.1%       17.1%      13.2%      14.2%       13.1%


              5.4 三峡入库回水淹没影响分析 三峡水库初设的移民迁移线为坝前 177m高程(正常蓄水位 175m +
              2m风浪及浸没影响)接 20年一遇洪水回水水面线。根据动库容调洪演算的结果,水库回水线是考虑
              了各种影响因素的上包线,是偏于安全的回水水面线,包括各种恶劣水文情况                                     [29] 。
                                                                                   3
                  2020年汛期长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                [30] ,三峡入库洪峰流量 75000m ?s,坝前最高调洪水位上
                                                           3
              浮至 167.65m,寸滩站实测洪峰流量为 77400m ?s,重现期约 20年一遇(还原后洪峰流量位于历史第
              1位,约 90年一遇,7d洪量约 130年一遇)、最高洪峰水位 191.62m(超保证水位 8.12m,居历史第
              2位)。寸滩站出现复式双峰洪水,峰高量大,前期的几场洪水过程又挤占河道槽蓄量,同时后峰型又
              比 1981年洪水偏胖,两者导致河道调蓄能力降低,是其高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水位流量关系中高
              水发生左偏也涉及到库尾临时淹没问题,有长江干流与嘉陵江两江遭遇相互顶托的洪水地区组成成
              因、寸滩下游铜锣峡卡口高水宣泄不及的雍水顶托效应,以及三峡连续调度洪水的蓄泄影响等多重因
              素的交织,可以厘清。
                  此外,从 2012、2020年等大水年的实践来看,已经积累了在坝前水位 162~167m量级运行下对
              库尾临时淹没的经验和认识,在厘清上游来水遭遇、局地卡口雍水顶托和工程蓄泄影响的基础上,是
              能够有效分辨和处理临时淹没问题的。

              6 结论和建议


                  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是水库运行管理的主要目的任务。适应长江
              上游流域下垫面与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考虑上游水库群的调蓄影响,是三峡水库调度运行管理中亟
              待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和研究的重点。三峡水库初设成果,受限于我国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
              有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随着一大批大型水电工程建成运行,改变了相关河流的水文情势,因此有必
              要深化对流域暴雨洪水的季节性变化和干支流洪水遭遇规律的认识,重新推求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
              水,论证运行方案。更为迫切的是,为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三峡水库除了保持原有的防洪、发电、
              航运功能外,增加了对下游河道和两湖的供水及生态保护需求。根据作者团队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
              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讨论。
                  (1)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成运行对三峡水库来水来沙的水文情势发生了重大改变,近 10年入库泥
              沙量比初设成果减少了 84.4%;采用两种途径推求的三峡水库运行期 1000年一遇洪量减少了 15%左
              右;初设汛限水位 145m设置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防洪安全和库区泥沙淤积,目前这两个因素已经发生
              了重大变化。

                     6
                —  3 8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