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2024年第55卷第5期
P. 10

图 6 黄河下游河道年际冲刷效率(冲刷为正值,淤积为负值)

              3.2.4 主槽过流能力变化 图 8给出了 1960—2022
              年黄河下游 7大水文站对应断面的主槽过流能力(平
              滩流量)变化过程。各水文站所对应断面的平滩流量
              通过水位流量关系及其关系曲线外延得到                    [36] ,其中
              平滩水位取为左右两滩唇点高程中较低值                    [40] 。
                  由图 8可知,1960—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平
              滩流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自 1980年代中期
              以来,主槽过流能力不断萎缩;2000—2022年,黄
              河下游河 道 主 槽 过 流 能 力 显 著 恢 复。其 中 花 园 口、
                                                         3
              夹河滩、高村 三站 的 平 滩 流 量 恢 复 到 6500m ?s以
              上,孙 口、 艾 山、 泺 口、 利 津 的 平 滩 流 量 恢 复 到
                    3
              4700m ?s以 上。平 滩 流 量 在 空 间 上 呈 现 “上 大 下                       图 7 黄河下游全河段冲淤量与
              小” 的不均匀分布,小浪底至高村之间 299km宽阔                                 年来沙系数关系(1960—2022年)
              的游荡性河道为泥沙多年调节留下了空间。






















                                         图 8 黄河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变化(1960—2022年)

                  2018—202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利用上游来水丰沛的有利时机,降低小浪底水库水位大规模排沙
              出库,3年累积出库泥沙 13.37亿 t,小浪底水库累积减淤 2.24亿 t。巨量泥沙进入下游后并没有造成
              河道排洪能力的下降(图 8),其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部分淤积在小浪底 - 高村之间的游荡性河段,而这
              些淤积泥沙又随着后期的非汛期清水和汛前调水调沙接续输沙入海,在多年平均的尺度上并没有造成
              河段的显著淤积(图 9)。据黄河泥沙公报统计,2018—2022年,黄河通过利津站累积排沙入海 12.5亿 t。
              这种泥沙多年调节模式是近年来黄河水沙调控实践开展的一项重要探索。

                     0
                —  5 1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