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2024年第55卷第5期
P. 111

图 6 库坝系统中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路径
              3.3 坝面冲击荷载特性                                          表 3 理论时间间隔与实测时间间隔对比
              3.3.1 波形分析 对于坝面上任意一点,由于直达                             时间间隔         理论值?ms        实测值?ms
              波到达的同时便会在坝面反射,直达波与拱坝坝面                                  Δ t         0.200          0.210
                                                                       1
              反射波叠加在一起,因此对于拱坝坝面质点,只存                                  Δ t         0.706          0.678
                                                                       2
              在三种爆炸荷载类型。图 8给出了拱坝坝面正对爆                                 Δ t         0.772          0.736
                                                                       3
              源位置处的三种不同类型荷载的典型波形曲线。根
              据图 7可 以 发 现,首 波 (直 达波 与反 射波 叠加 后 的
              波)的波形可明显看到两个相近的波峰,这是因为拱
              坝的表面具有一定的曲度,布置的压力传感器无法
              紧贴坝面,导致在直达波与拱坝坝面反射波到达传
              感器的时间存在间隙,所以会出现两个相近的波峰。
              首波的波 形 为 升 压时间 较 短 并 呈 指 数 衰 减 的 曲 线,
              而反射波的波形产生了明显的畸变,波的峰值明显
              降低,升压时间延长,压力衰减的速度减慢。首波
              荷载的持续 时 间 要 明 显 大 于 反 射 波,本 段 曲 线 中,
              首波的持续时间为 0.12ms,而反射波的持续时间为                               图 7 库坝系统水下爆炸冲击荷载类型
              0.06ms,为首波持续时间的一半。


















                                                 图 8 坝面冲击荷载典型时程曲线
                                                                                  1?3
              3.3.2 峰值压力与比冲量 试验 3—5测试了不同比例爆炸距离 Z(Z = R?W )下爆源同高程截面正对
              爆源处以及 1?4拱圈处的冲击波压力,压力时程曲线如图 9所示,对不同起爆距离下首波以及反射波
              冲击荷载的比冲量以及峰值压力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 4所示。P2传感器位于拱冠梁截面,P3传感
              器位于 1?4拱,根据表 4可以发现,在与爆源同高程截面上,拱冠梁处首波的峰值压力以及比冲量要
              大于 1?4拱圈处,但是拱冠梁处岸坡反射波的峰值压力以及比冲量要普遍小于 1?4拱圈处,1?4拱圈处

                                                                                                —  6 1 1 —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