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25

上述过程中,气泡的运动方程如下所示:
                                   3
                                 π d              π d 3                   1             t  1 dU
                                   adU
                                                    a π
                                                                               2
                                                              2
                                )           - )g          C d U      U - K d πμρ w ∫            d τ    (14)
                       ( ρ a + K ρ w   = ( ρ w ρ a   - ρ w  D a  a - w  a - w  B a 槡
                            m
                                  6 dt             6   8                  4             0     d τ
                                                                                         槡 t - τ
              式中:K 、K 分别为附加质量力和 Basset力的经验系数;τ 为 Basset力积分式的时间自变量。
                      m
                          B
                  球形气泡直径随水深的变化关系为:
                                                               4 σ
                                                  π 3
                                                           gh + ) =nRT                                 (15)
                                                     a
                                                    d(p+ ρ w
                                                       0
                                                  6            d
                                                                a
              式中:p为标准大气压,等于 10135Pa;n为摩尔数,0℃标准大气压状态下,单位体积空气的摩尔
                     0
              数约为 44.64mol;R为理想气体常数,其值约为 8.314J?(mol·K);T为温度,单位为 K。
                  文献[26 - 27]给出了式 (14)(15)联解 的数 值结
              果,在其基础之上考虑鲤鱼洲高位水池内水体向下的
              输移速度可得不同尺寸气泡入水后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形如图 10所示,图中 d<d<d,U 为气泡下潜
                                           2
                                                   0
                                        1
                                               3
              的初速度。设 U(t = t) =0,对 图中 的 U - t曲 线在
                             a    0                 a
              t ∈(0,t)的区间内求积分,可得对应尺寸的气泡在
                      0
              鲤鱼洲高位水池中能下潜的深度:
                                   t 0
                              h =    U dt - U t           (16)
                               P ∫ a - w
                                             w 0
                                   0
                  由图 10可见,存在某一数值 d,气泡直径 d<d                   c
                                              c
                                                           a
              时,气泡将一直下沉;气泡直径 d = d时,气泡下沉
                                             a
                                                 c
              至某一水深后将悬停,不再上浮;气泡直径 d>d时,                               图 10 时间- 静水中气泡相对上浮速度关系曲线
                                                        a  c
              气泡将先下沉后上浮。对于 d>d的气泡,直径 d越大,下沉的深度 h越大。试验中可观察到掺气区
                                         a  c              a                  P
              与过渡区的气泡在不停发生下沉与上浮运动过程,掺气影响范围长度 h等于直径 d>d这类气泡可下
                                                                                              c
                                                                                          a
                                                                               a
                                                                                    3
              潜的最大深度 h          。在鲤鱼洲高位水池原设计方案中,Q= 20、40与 80m ?s对应 d的值分别约为
                            P,max                                                            c
              1.7、4.0和 15.6mm。
                  在文献[28]给出的气泡下潜深度计算公式基础上进行修正,气泡可下潜的最大相对深度 h                                          P,max ?H
              以及掺气影响范围相对长度 h?H计算公式为:
                                         a
                            h     h           Q  2?3 d max 槡 2g Δ H  3 .1125( U      - U )
                             P,max  a          跌                               a - w t →∞  w
                                = = a                             (1 -                      +
                             H    H    1 D  2?3 1?3      - U )H                2g Δ H
                                            g ( U
                                          1        a - w t →∞  w             槡
                                                  6 .225( U a - w t →∞  - U )
                                                                     w
                                               1 -                      ) + a 2                        (17)
                                             槡           槡 2g Δ H
                                                                                        g )表征水气交界面
              式中:对于确定的工程方案,a、a为常数,需根据试验进行率定;Q                                  跌  2?3 ?(D 1 2?3 1?3
                                          1
                                              2
              处自由跌流的流量大小以及集中程度; 2g Δ H表征自由跌流的落差大小; U                                  a - w t →∞  - U 表征气泡
                                                  槡
                                                                                                w
              在水体中的上浮趋势;d 为气泡直径的最大值。
                                    max
                  其中,自由跌流产生的最大尺寸气泡的直径可由以下公式                            [28] 计算:
                                                              3
                                                                      2
                                                               (We)δ a
                                                                    c
                                                  d = 0 .0649                                          (18)
                                                             槡  2g Δ H
                                                   max
                                                                       为自由跌流在水面的挟气层厚度,目前
              式中:( We)为自由跌流产生气泡的临界韦伯数,取 1.017;δ a
                         c
                                                                                = D ?2。
              尚无成熟的理论进行描述,本文取其为鲤鱼洲高位水池竖井半径,即 δ a                                  2
                  经试验率定取 a= 1.2942,a= 0.1665,式(17)(18)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如图 11所示。可见,
                                 1          2
                                                                                     3
                            3
              除了 Q = 80m ?s工况,式(17)(18)对试验结果拟合情况良好。在 Q = 80m ?s工况中,气泡已下潜
                                                                             跌
                    跌
              至出水管管口附近,( h?H)             = 1.00 ,(h?H)    = 0.77 ,计算值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公式中未考虑气
                                   a    试验          a   计算
              泡进入出水管后不再上浮的情况。
                                                                                                —  1 6 5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