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3期
P. 86

暴雨洪水耦合预报在降雨预报的基础上进行,当进行实时的洪水预报时,将以降雨预报结果作为
              输入,通过模型模拟出径流时间序列,从而完成洪水预报。整体的建模及预报流程如图 2所示。在洪
              水预报中,首先基于降雨预报模型预测降雨、下垫面类型、DEM、径流和其它数据以训练分布式水文
              模型,率定得到模型参数;在实际的预报应用过程中,在实时雷达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降雨预报方
              法产生实时的降雨预报结果,并将其和已有的实测站点降雨作为率定好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输入,以
              得到模拟和实时更新的径流预报结果。




























                                                  图 2 暴雨洪水耦合预报框架


              4 结果分析


              4.1 降雨预报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RNMCW)的有效性,采用 3种常用的降雨预报方法进行对比实
                                                                [18]
                                                     [8]
              验,分别为传统光流法( OpticalFlow,OF) 、RainNet 和 STEPS                 [33] 。其中 OF利用图像光流信息进
              行雷达回波预测,为最经典的雷达回波外推方法;RainNet基于卷积网络实现雷达回波预测,为使用
              较多的深度学习方法;STEPS为多模型集合预测方法,常作为验证短临降雨预报效果的基准模型。
                  本研究中输入序列长度 K为 5,区域大小 M、N为 40、30。调整模型输出节点个数 L,分析不同
              预见期预报效果以确定模型有效预见期。根据历史资料和经验设置降雨阈值 k = 5mm?h,计算降雨临
              近预报评价指标结果如图 3所示。从整体上来看,各预测方法的预测效果均会随预见期增加而降低,
              其中本文方法 RNMCW 的整体效果最好,而 RainNet的下降速度最快。主要是因为 RainNet采用了卷积
              神经网络,不具备对时间特性的提取能力。而 RNMCW 采用的 ConvLSTM 网络能够有效地提取数据的
              时间和空间特性。当预见期小于 1h时,仅有 RainNet在预报初期的各项指标结果优于 RNMCW。当预
              见期在 1~2h之间时,RNMCW 的 POD和 CSI指标始终高于其他模型。当预见期大于 2h后,各评价
              指标的性能开始快速恶化,RNMCW 的 POD和 CSI指标已经低于 OF和 STEPS,这意味着大于 2h的
              预见期将增大短临预报的不确定性。为充分发挥短临降水预报结果的预警性和决策作用,对于研究案
              例而言,预见期设置为 2h最优。
                  计算各模型对不同雨量站点降雨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 RMSE)和相关系数(r)结果如表 4所示。
              本文提出的 RNMCW 的各评价指标都优于其他方案,在各站点 2h预见期内的平均相关系数均高于
              0.75,相比传统光流法提高了 5%左右。从图中可以看到,同一方法在不同站点的预测效果不同,其中
              苏峪口最好,随着海拔的升高效果逐渐降低,说明山区地形对降雨的预测有一定影响。RNMCW 在 2h
              预见期内的均方根误差在 1~1.5mm之间,RNMCW 的均方根误差随预见期的增长速度比其他方法慢,

                —  3 6  —
                     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