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113

水  利  学  报

                2025年 4月                            SHUILI  XUEBAO                          第 56卷 第 4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5)04 - 0531 - 10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学术论文

                          国家水网对中国地级市水资源短缺的缓解效果评估



                         佘运磊    1,2 ,曹一一     1,2 ,周 琪    1,2 ,刘洲屹    1,2 ,林 瑾    1,2 ,曲 申    1,2
                        (1.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摘要:为评估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在缓解我国各地级市水资源短缺方面的效果,本文收集了截至 2022年已建成并
                开始供水的调水工程的详细数据。分别评估了有无调水工程情景下各地级市的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而分析了国家
                水网工程建设对各地级市水资源短缺的缓解效果。研究表明:在无调水工程情景下,我国有 95个城市存在水资
                                          3
                源短缺,年均缺水量为 505.6亿m 。截至 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通水的调水工程为 76个,这些调水工程的设计
                                  3
                调水能力约为 668亿m ?a。国家水网工程带来的水资源调配能缓解 62个缺水城市的水短缺情况,其中 31个城市
                由缺水变为不缺水,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及河南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城市。同时,国家水网工程提高了一些省会
                城市如西安、长春、广州以及经济发达城市如大连、洛阳、烟台等的可用水比例,保障了城市供水的稳定和安
                全。本研究成果可为国家水网工程后续规划建设和相关产业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水网;调水工程;水资源调配;水资源短缺;效果评估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68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462

              1 研究背景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1] ,而水资源和人口的空间分布差异也
              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2] 。除了水量不足,水污染也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使其无法达到农业、工业和生
              活用水的标准,进而无法有效利用,减少了淡水资源的供应,进一步加剧当地的水资源短缺                                             [3] 。水资
              源短缺的日益严重,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对能源、农业以及严重依赖水资源的制
              造业等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             [4 - 5] 。此外,水资源的不足还会威胁到河流生态,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 。
              因此,在保障环境流量需求用水的前提下,确保充足稳定的供水以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           [7] 。除了通过需求导向节约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减少从自然界中获取淡水
              外,另一种常用的以供应为导向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是通过建设调水工程,将水资源直接从丰水地
              区调配至缺水地区         [8 - 9] ,这种工程干预措施涉及水库、管道和抽水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尽管这些工程
              建设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10] ,但因其在降低干旱或人口中心区域水资源压力以及提
              高供水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世界范围内已有越来越多的调水工程实施                                     [11] 。据估计,全球每年
                             3
              有超过 5000亿m 的水资源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重新分配                        [12] ,截至 2021年底,中国二级流域间调水工
              程的设计年调水总量已达 514亿m              3[13] 。这些调水工程在维持水 - 能源 - 粮食关系以及为各种用途提供
              淡水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14 - 16] 。
                  在水资源短缺评估方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水量指标,如人均水资源量                                     [17] 、水压力指数 WSI
              (WaterStressIndex,定义为取 水 量 或 用 水 量 与 可 用 水 量 的 比 值          [18 - 19] )、可 再 生 淡 水 资 源 的 供 水 比


                 收稿日期:2024 - 07 - 23;网络首发日期:2025 - 05 - 14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82.TV.20250411.1513.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20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425005)
                 作者简介:佘运磊( 1998 - ),博士生,主要从事水资源短缺风险和调水工程收益评估研究。E - mail:3120215836@bit.edu.cn
                 通信作者:曲申(1986 - ),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工程、环境管理研究。E - mail:squ@bit.edu.cn
                                                                                                —  5 3 1 —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