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59

水      利       学      报

                2025 年 4 月                          SHUILI    XUEBAO                        第 56 卷  第 4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5)04-0477-11

                  伶仃洋河口枯季径-潮-盐-悬沙动力特征对海床地形异变响应



                                         钟子悦 ,向 波 ,余明辉 ,刘书宝                     2
                                                           2
                                                                     1
                                                1
                                   (1.  武汉大学  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2.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摘要:1974—2016 年,由于围垦工程、航道疏浚工程、河口采砂等人类活动影响,伶仃洋河口岸线与地形发生异
                常变化,径潮动力、盐淡水混合状态和悬沙分布特征随之发生变化,有必要研究地形异变后的径-潮-盐-悬沙动
                力变化特征以及这种特征对地形异变的响应机制。因此,本文分析了 2016 年枯季伶仃洋部分测站的流速悬沙盐度
                实测资料,基于 EFDC 软件建立了三维径-潮-盐-悬沙动力数学模型,研究岸线与地形异变驱动下伶仃洋河口盐
                水层化与悬沙垂向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岸线的收缩幅度增大、向海延伸与海床地形下切导致伶仃洋河口潮
                动力相对增强但逐步转型为强分层河口。涨潮期间水体盐度和悬沙浓度垂向混合较为均匀,落潮期间水体盐度分
                层明显,浮力通量在湍动能中的占比增大,为盐跃层提供能量;湍流混合变弱,抑制底部泥沙再悬浮,表征悬沙

                垂向分布不均匀程度的离散系数 CV 从 0.51 增大至 1.02。在一个涨落潮周期内,CV 与表征层化的总体 Richardson
                数呈现滞后正相关响应关系。研究成果揭示了伶仃洋河口枯季盐水与悬沙输运的互馈影响关系,为伶仃洋水沙治
                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伶仃洋;悬沙垂向分布;层化;河口潮动力
                中图分类号:TV1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389


              1 研究背景


                  河口是径流与海水交汇的区域,径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海水伴随潮汐过程与径流发生咸淡
                    [1]
              水混合 。河口的泥沙运动遵循“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的基本规律,细颗粒泥沙的悬浮、输移、沉
                                                      [2]
              降等过程受到径-潮-盐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 。
                  河口泥沙运动在空间上具有三维特征,其垂向分布与水平输移分别受不同因素影响                                          [3] ;在时间
                                                                                          [4]
              尺度上,由于河口水流具有周期不对称性,泥沙的运动在涨落潮期间具有不同特征 。河口因径流潮
              汐动力强弱变化而盐淡水混合状态有所差异,盐淡水的分层对河口的水体垂向混合有主导影响,从而
              影响悬浮泥沙的输运。因此,径流-潮汐-盐淡水混合-悬沙分布是河口动力与物质输运的影响链。
                                                                                    [5]
                  根据盐淡水混合状态可将河口分为强分层、部分混合及充分混合型河口 。河口地区最大浊度带
              的形成与分布受到河口盐淡水混合类型的控制,水体强烈分层时会形成盐水楔,盐水楔会影响泥沙运
              动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如絮凝和分层,这些物理化学过程的变化会影响泥沙的悬浮与沉降                                            [6-7] 。影响
              最大浊度带形成和维持的主导因素在不同河口有所不同,取决于河流流量、潮汐动力、地形和分层条
                                                                           [8]
              件,在大部分河口,最大浊度带的位置与盐淡水分界面的位置有关 。
                  目前有关“径-潮-盐-悬沙”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径潮动力、盐淡水混合、悬沙输移中的单个要素


                 收稿日期:2024-06-23;网络首发日期:2025-04-28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82.TV.20250417.1640.001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372385)
                 作者简介:钟子悦(1999-),博士生,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E-mail:zzyfromqtow@whu.edu.cn
                 通信作者:余明辉(1969-),教授,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 E-mail:mhyu@ whu.edu.cn
                                                                                                — 477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