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14

式中:Weco tj 和 Weco′ tj 分别为 j 型生态系统第 t 时段的供水量和需水量,亿 m ;d tj 为生态需水保障率修正
                                                                                 3
              系数;Sa t 和 Sa′ t 分别为第 t 时段初始时期和结束时期的天然湿地面积,km ;c t 为湿地面积指数修正系
                                                                                 2
              数;St tk 和 St' tk 分别为 k 型植被湿地在第 t 时段初始时期和结束时期的湿地退化面积,km ;μ tk 为植被湿
                                                                                              2
              地退化的修正系数。
                  (3)社会经济分目标包括供水效益最大 max F                   和缺水量最小 min F        ,见式(3)。
                                                            s
                                                          A,1                  A,2 s
              3.3.2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包括行洪输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约束以及进入黄河三角
              洲地区的水沙条件、水沙最低保障、水沙协同配置、水量平衡、沙量平衡等。
              3.4 新时期黄河流域水沙资源配置的系统思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水利工
              程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黄河流域系统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治理保护面临着两个“广义”的挑
              战。一方面,国家提出要推进各层级水网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体系,促进
              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作为国家水网的组成部分,引黄济
              青、引黄济津、引黄入冀补淀、景泰川电力提灌、万家寨引黄等工程使得黄河流域的供水范围扩展到
              永定河、石羊河等流域,以及胶东半岛、天津、河北等地区,且随着国家水网建设的持续推进不断扩
              大。另一方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得流域治理目标进一步
              拓展为生态环境保护、防洪防凌安全、区域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等多维功能协同发展。这
              两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黄河水(沙)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与功能需求,传统的黄河流域已悄然演变为
              广义的黄河流域系统          [33] ,如图 7 所示。





























                                                  图 7 广义黄河流域系统示意

                  此外,黄土高原地区持续几十年的退耕还林还草与水土保持,淤地坝数量达到 5.9 万座,林草
              覆被率由 1980 年代不到 20% 增加到 63%,梯田面积由 1.4 万 km 提升至 5.5 万 km ,极大改变了黄河流
                                                                                        2
                                                                        2
              域面上水文泥沙过程及入黄水沙的量与质,是重要的减沙措施                              [34] 。该措施与水库调水调沙、河段引水
              引沙、水库-河道的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等措施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黄河流域调节水沙关系的“工
              具箱”。在此情势下,水沙调控体系概念已逐步从狭义的干支流水库群调度扩展到包括水土保持、引
              水引沙和泥沙资源利用等措施在内的广义水沙调控体系                          [35] ,如图 8 所示。
                  因此,新时期黄河流域治理保护必须以流域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为引领,树立“广义黄河流域
              系统”和“广义水沙调控体系”的思维                   [25] ,揭示广义黄河流域水沙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
              协同演化关系,全面发挥广义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提出黄河流域系统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
              经济多维功能协同的水沙资源配置格局和调控对策,推动黄河流域治理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 560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