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78
水 利 学 报
2025 年 5 月 SHUILI XUEBAO 第 56 卷 第 5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5)05-0624-10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学术论文
1990—2021 年中国消费水量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国华,赵 勇,李雯晴,秦长海,王 浩,何 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摘要:从消费侧评估真实水量需求有助于科学认知供需水格局,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本文依托 1990—2021
年全球 190 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优化改进用水系数测算方法,明确了过去 30 年我国消费水量演变态
势,解析了消费水量变化的关键驱动要素。研究发现:我国虚拟水贸易以 2014 年为节点从净出口转向净进口,目
前我国进口的虚拟水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品,出口的虚拟水主要流向发达经济体的轻工业和机械设备制
造业。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统计,尽管我国用水总量从 2013 年开始持续下降,但如果考虑到虚拟水净进口,
过去 30 年全国消费水量规模仍在稳定增加,2021 年我国消费水量为 6363.2 亿 m ,超出实际统计用水 443 亿 m 。
3
3
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水量为 450.5 m ,其中国内供给的贡献为 92.7%,国际贸易的贡献达到 7.3%。相比于人口增
3
长,消费水平和节水效率对消费水量变化的影响更加显著,是过去 30 年我国消费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基于研究
结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消费水量保障的支撑作用及潜在风险,论证了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国际贸易;消费水量;虚拟水;演变特征;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461
1 研究背景
科学研判水资源需求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前提。当前,国内外水
资源需求测算主要从生产端进行考量,通过预测未来一个时期的人口特征、灌溉面积、用水水平、生
产产值等因素,推求某一区域可能的用水规模。但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一个区域的用水特征不仅与生
[1]
产侧要素有关,还受到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需求侧因素的直接影响 。若仅从生产侧开展水量需求
分析,忽视消费侧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将难以真正明晰区域水资源供需格局的演变态势,可能导致
水资源管理决策和重大工程规划布局出现偏差。
自我国用水统计 2013 年达到峰值以来,中国需水规模有多大、未来用水态势如何演变等问题逐渐
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将消费侧要素纳入分析范畴成为这一时期需水研究的重要突破 。例如,
[2]
[3]
秦长海等 将一个区域的实际用水量和虚拟水净进口量之和定义为“经济社会消费水量”,通过分析
2007、2012、2017 年各省(区、市)GDP、用水量和经济社会消费水量的关系,发现我国人均 GDP 和人
均用水量整体呈现脱钩态势,但如果考虑虚拟水净进口,人均 GDP 和人均经济社会消费水量则表现出
[4]
正相关性。何国华等 研究了人口规模结构与消费水量的关联特征,认为我国人口总量虽然出现下
降,但随着城镇化率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升,未来一个时期全国消费水量还会持续增加。He 等 从食
[5]
物消费视角分析了我国城乡食物消费水量差异,发现由于更多的肉类、植物油消耗,城镇居民人均食
物 消 费 水 量 比 农 村 居 民 多 229 m /a, 并 且 城 镇 化 率 每 增 加 1%, 食 物 消 费 蓝 水 需 求 会 增 加 27 亿 m 。
3
3
赵勇等 、张建云等 和王建华等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我国用水达峰的潜在原因,研究发现农业虚拟
[6]
[7]
[8]
收稿日期:2024-07-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25093)
作者简介:何国华(1990-),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家水网、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研究。E-mail:hegh@iwhr.com
通信作者:赵勇(1977-),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循环演变、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国家水网研究。E-mail: zhaoyong@iwhr.com
— 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