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2021年第52卷第10期
P. 102

应急抢险处置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因此尽管在堰塞湖基础信息不全、堰塞体堆积材料信息匮乏、所
               处环境条件尚不清晰的情况下,也应尽可能快速研判评价堰塞湖安全性,确定其风险等级。水利部
               在 2008 年汶川地震形成的 34 座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经验基础上,编制了《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SL 450—2009),规定堰塞湖规模按其库容可分为大型、中型、小(1)型和小(2)型;堰塞体危险级别
               按堰塞湖规模、堰塞体高度及其物质组成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和低危险;堰塞体溃决损
               失严重性按风险人口、重要城镇以及设施重要性分为极严重、严重、较严重和一般;综合考虑堰塞
               体危险性和溃决损失严重性,指导堰塞湖风险等级评定为Ⅰ、Ⅱ、Ⅲ、Ⅳ级,如表 2 所示                                       [12] 。


                                                  表 2  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等级                   堰塞体危险性级别                          溃决损失严重性级别
                                                 极高危险                             极严重、严重
                          Ⅰ
                                               高危险、中危险                              极严重
                                                 极高危险                             较严重、一般
                                                  高危险                             严重、较严重
                          Ⅱ
                                                  中危险                                严重
                                                  低危险                             极严重、严重
                                                  高危险                                一般
                          Ⅲ                       中危险                             较严重、一般
                                                  低危险                               较严重
                          Ⅳ                       低危险                                一般

                   如前文所述,10·11 和 11·03 白格堰塞湖库容均大于 1.0 亿 m ,属大型堰塞湖;两次白格堰塞体
                                                                          3
               最大高度分别为 138 和 149 m,均大于 70 m,堰塞体危险级别为极高危险;白格堰塞湖下游有在建的
               叶巴滩、苏洼龙、在运的梨园、阿海、金安桥等梯级水电站,以及四川、西藏、云南境内的城镇,
               10·11 白格堰塞湖溃决损失严重性级别为严重,11·03 白格堰塞湖溃决损失严重性级别为极严重。因
               此,两次白格堰塞湖风险等级均为Ⅰ级。
                   堰塞湖风险等级的确定,可为应急处置和后续处置标准选取提供支撑,如应考虑的上游来水的
               洪水标准、堰塞湖库水位预警超高、堰塞体稳定性控制标准、溃堰洪水风险分析等。
               3.3  精准分析计算溃堰洪水是应急处置的核心技术                        分析预测溃堰洪水过程,是划定堰塞湖洪水过
               流淹没范围、制定抢险救灾方案的重要依据。堰塞湖溃决过程涉及非恒定高速急变流对堰塞坝体的
               冲刷,是水力学、土力学、泥沙动力学及水土力学耦合的过程,其机理极为复杂。漫顶和渗透破坏
               是堰塞湖溃决的两种主要方式,前者是漫坝水流对坝体表面冲刷形成初始溃口,过坝流量增大导致
               溃口进一步冲刷,失稳坍塌而扩大;后者是由于坝体或坝基内部渗流,引起内部水流冲刷坝体,进
               而导致通道扩展并发生坍塌。
                   对于溃口洪水计算,基于物理过程的模型综合考虑溃口流量、溃口扩展、溃口冲刷及其三者之
               间的相互作用,在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溃口流量计算一般采用宽顶堰公式,或采用数值差分求解
               圣维南方程组近似解。两类方法各有所长,前者可考虑溃口水流跌落,通过溃口侵蚀率和溃口边坡
               稳定分析模拟溃口的物理冲刷过程,计算效率高,但其溃口并非严格的宽顶堰,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后者按水、土两相耦合的流体力学描述溃决过程,但圣维南方程组是建立在流速沿整个过水断
               面均匀分布、河床比降小、水面曲线近似水平等基本假定的前提下,计算效率相对较低。
                   溃口冲刷采用侵蚀率来表征,即单位时间内水流裹挟冲刷堰塞体土石料的厚度,一般有指数模
               型、线性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其中,Meyer-Peter & Muller、Englund-Hanson 等经验公式均呈指数模
               型 [25] 。






                 — 1234  —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