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20

国平原区水文模型研究的发展。


              3 河湖演变与综合整治


              3.1 河湖水沙输配与河床演变 掌握淮河的水沙输移特性,剖析河道演变机理,进而对河床形态的变
              化进行合理预测是治淮亟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                       [23] 。毛世民等    [24] 根据长系列水沙资料,分析了淮河
              流域来水来沙变化趋势(图 4)、河湖演变、干流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及洪水的造床作用等基本规律,
              并认识到淮河河床相对比较稳定。随着研究的深入,虞邦义等                              [25 - 30] 通过输沙平衡计算,得出干流河道
              的冲淤沿程分布规律为 “两头淤积,中间冲刷”,并揭示了来沙系数、洪水涨落及行蓄洪区使用等因
              素对河道冲淤的影响;通过断面法和数字高程模型,得出来沙趋减和强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干流冲刷
              加剧,洪泽湖淤积 减 弱, 人 工 采 砂 引 起 局 部 下 切 使 河 湖 的 地 貌 格 局 发 生 剧 烈 变 化 (图 5)。 倪 晋
              等  [23,31 - 37] 分析了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淮河演变的影响,实现了从现象描述到定量
              表达的过渡。综合集成来水来沙、冲淤分布、造床流量、河相关系、挟沙能力等成果,出版专著 《淮



























































                                          图 4 吴家渡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含沙量逐年变化            [32]
                     0
                —  5 2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