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23
表 1 淮河中游农田排水三项指标综合运用标准 [48]
作物 地面排水时间?d 排渍指标?m 适宜地下水埋深?m 备注
小麦 3~5 0.4~0.5 0.6~1.0 拔节—灌浆期
1 苗期
玉米 1~1.5 0.4~0.5 0.8~1.0 拔节—抽雄期
1.5~2.5 孕穗灌浆期
1~2 0.3~0.4 0.4~0.7 开花之前
大豆
2~3 0.4~0.5 0.5~0.7 开花以后
油菜 1~1.5 0.4~0.5 0.6~1.0 开花结荚期
2 0.4~0.5 0.6~0.8 蕾期
棉花
1~2 0.5~0.6 0.7~1.0 花铃期
水稻 0.3~0.4 晒田期
利用与面源污染防控等的基础试验与技术研发研究。蒋尚明等 [50] 基于江淮丘陵区骨干水库与小型塘坝
联合供水系统的水量供需仿真模拟,提出了小型塘坝和库塘联合灌区调控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体系与应用模式,优化确定不同水文年适宜的水稻种植比例(见表 2),在优化库塘联合灌区水资源调
控模式下可多年平均节水 37%,增产增收 16%以上,干旱年可实现增收 60%以上。明确了不同灌溉模
式和施肥管理下稻田径流和渗漏水氮磷含量、形态变化,结合水稻区节水灌溉技术与灌溉模式,王友
贞等 [51] 建立了江淮丘陵区水稻节水减排技术体系,提出了江淮丘陵区稻田节水控污灌排技术与工程模
式,稳产增产、节水控污效果显著。
表 2 大官塘水库灌区优化调控模式下不同水文年水稻种植比例与灌溉效益 [49]
水稻种植比例
来水频率 运行模式 年均总灌溉需水量?万 m 3 年均缺水率?% 年均总效益?万元
上游区 下游区
现状 0.64 0.9 909.5 5.1 6496.2
<20%
最优调控模式 0.70 0.9 479.2 0.1 6636.3
现状 0.64 0.9 1078.6 11.1 6317.4
20%~50%
最优调控模式 0.70 0.9 652.2 1.5 6598.3
现状 0.64 0.9 1206.0 19.7 5985.3
50%~75%
最优调控模式 0.70 0.9 735.1 0 6625.9
现状 0.64 0.9 1278.6 25.4 5681.9
75%~95%
最优调控模式 0.66 0.9 952.3 1.9 6596.8
现状 0.64 0.9 1562.7 57.9 3987.3
>95%
最优调控模式 0.48 0.82 964.6 0.7 6385.8
5 河湖监测预警与水利工程联合调度
5.1 水旱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 安徽省水系复杂、多流域特点突出,导致其历年水旱灾害易发频发。
开展水旱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 2009年开始,围绕安徽省中小流域洪
水风险因子辨识量化、暴雨洪水预报精准度、预警调度平台实用性、群测群防体系建立等重要技术环
节,开展了科技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为应对多流域并发洪涝灾害提供技术
支撑,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突破水利大数据共享技术瓶颈,建立了多级通用的全时空 - 多阶段 - 递进式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平
— 5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