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26

户、取水口、排水口、水功能区、水源地等实行多对象多业务协同监管和提供高效公众服务;(2)不
              同取水方式条件下,用水量 精 确 计 量 与 监 测;( 3)不 同 类 型 的 计 量 设 备 和 监 测 系 统 实 现 兼 容 共 享;
              ( 4)对点多面广的取水监测站实施长效管护。
                  围绕水资源取用水监管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建立了集取水口与取水
              户管理、取水许可审批、取水计划申报、用水总量分配、用水效率分析、超限预警、水资源考核等于
              一体的监管平台(图 11),实现了省市县跨区域跨平台多业务协同管理;提出远程取水监测设备故障
              分级诊断方法,实现了对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过程中故障的精确定位、智能诊断与处置,实现了对
              现场监测站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视分析,主动巡查设备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和远程处置                                          [59] ;采用异构
              平台融合及软件虚拟仪表方法,将协同监管平台与政务平台无缝连接,率先实现取水计划申报、取水
              许可审批、电子证照申办线上一站式自助服务;提出 “物理隔断、分时复用” 方法,通过通信链路智
              能物理切换通断方式,研制了仪表通信串口多路复用装置,采用嵌入式及协议转换技术,内置百余种
              流量计协议和多目标监测功能,实现对各类计量设施数据精确采集,并可监测设备供电、通讯及运行
              状态  [60] 。

















































                                         图 11 水资源取用水协同监管平台研究及应用技术路线图


              6 结论与展望


                  70年来,一代代水利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江淮大地上,为淮河治理和安徽水利建设作出了巨
              大贡献,新时期更应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攻坚克难、努力破解江淮治水难题,为建设

                     6
                —  5 2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