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22年第53卷第6期
P. 44
3.1.1 基本资料与参数获取
(1)降雨量、水面蒸发量与径流量。自然常态条件下的降雨- 径流关系。降雨量、径流量采用全国
第一次水资源评价( 1956—1979系列)资料 [17 - 18] ,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接近于自然常态条件。水
面蒸发量根据国家气象站点(如图 2)数据插值得到。
华北平原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占比达到 70%以上,主要产流期通常为 6—8月,根据资料情况
以 6—8月研究多年平均情形。按式(7),以产流期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量为依据,减去基流量得到地
表产流量。华北平原各分区产流期多年平均降雨量、水面蒸发量与径流量如表 1。
表 1 产流期多年平均降雨量、水面蒸发量与径流量
水资源分区 降雨量 I?mm 水面蒸发量 E?mm 径流量 R?mm
滦河平原与冀东沿海诸河 431.5 365.9 58.1
北四河下游平原 458.9 366.7 81.7
大清河淀西平原 386.6 342.4 36.3
大清河淀东平原 400.3 347.2 49.4
子牙河平原 368.8 336.3 26.7
漳卫河平原 394.4 327.2 59.8
黑龙港及运东平原 419.2 379.7 36.2
徒骇马颊河平原 397.2 350.6 43.0
(2)土壤参数。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形
成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集,华北平原土壤分
布如图 2,占比面积超过 10%的仅有壤砂土、壤
土,壤砂 土 主 要 分 布 在 山 前 冲 洪 积 扇 和 中 部 平
原,壤土广泛分布于山前冲洪积扇、中部平原和
滨海平原区,二者合计占比达到 90%。本次计算
主要考虑这二种土壤。不同土壤物理参数如表 2。
根据式( 7),土壤参数主要包括土壤孔隙度和
初始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直接根据表 2确定,土壤
初始含水量则主要考虑产流期前的土壤含 水量。
根据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数据,产流期前( 5月下
旬到 6月上旬)土壤含水量一般处于全年最低值,
多年平均情况下平原区各站土壤的相对湿度约为
52%。本文选取残余含水量、凋萎系数和土壤相对
湿度的 52%作为土壤初始含水量,作为比照。
表 2 不同土壤物理参数
土壤质地 孔隙度 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 残余含水量
壤砂土 40.4% 12.4% 5.7% 3.8%
壤土 47.5% 28.4% 12.6% 6.0%
注:表内数据均为平均值。其中,土壤孔隙度据 1∶100万中国土
壤数据集资 料 得 到,田 间 持 水 量、凋 萎 系 数、残 余 含 水 量 等 据
《中国土系志河北卷》 [19] 确定。 图 2 华北平原土壤类型与气象站点分布
(3)包气带气体初始压强。包气带土壤气体初始压强近似取为标准大气压,等于 10336mm水柱。
3.1.2 计算分析 根据式(7)计算得到华北平原产流基准埋深结果如表 3,3种不同的土壤初始含水量
对结果影响不大。华北平原产流基准埋深总体在 2~5m之间。
0
—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