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27
水 利 学 报
2022年 7月 SHUILI XUEBAO 第 53卷 第 7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2)07 - 0779 - 11
洪涝风险管控从空间总体规划向控规传导———广州的实践与探索
邝敏毅 1,2 ,邓兴栋 1,2 ,朱理铭 1,2 ,杨玉奎 1,2
(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
2.广东省城市感知与监测预警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60)
摘要:广州尝试在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方面破解内涝治理难题,提出力争通过 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 “小雨不积
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妥善处置超标准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 的城市防洪排涝治理
目标。广州市通过对历史内涝情况的调研分析研究后,构建了防洪排涝风险评估体系,运用 GIS、遥感等新技术
手段,以流域为单元,划定内涝易发风险区域,作为内涝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支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城乡
洪涝风险控制线。在制度创新方面,建立了规划传导机制,实施洪涝风险评估制度,把竖向、调蓄容积和河道管
理等管控指标纳入规划用地条件,作为项目地块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依据,确保韧性城市目标转化,为全面提升应
对洪涝风险的能力,打造洪涝韧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内涝易发风险区域;源头管控;规划传导;洪涝风险评估制度;韧性城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84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346
2021年 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1号》,提
出 “根据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用统筹的方
[1]
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广州地处珠江口,具有临海地理特征,北部易受山洪的侵袭,
中部易发生内涝,南部易受热带气旋和风暴潮袭击。近年来,由于受极端天气影响,广州超标降雨频
发 [2 - 5] 。城市快速发展引发不透水地面扩增,内涝风险增大 [6 - 9] 。广州尝试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方
面破解内涝治理难题 [10 - 12] ,力争通过 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
市运转基本正常,妥善处置超标准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 的城市防洪排涝治理目标。本文分析了
广州市洪涝安全总体形势的变化与成因,从推进内涝风险区精准辨识、以规划引领防洪排涝安全的空
间管控和建立规划传导机制,实施洪涝风险评估制度,确保韧性城市目标转化等方面,介绍广州的实
践与探索。
1 广州市洪涝安全总体形势的变化与成因分析
广州市已基本形成排蓄结合的排涝体系,近年来通过河道治理、水利设施和排水系统达标建设、
完善抢险应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中心城区已达到 200年一遇防洪标
准,内涝防治基本可有效应对 10~20年一遇降雨,中心城区内涝形势正呈现减缓趋势。然而,受极端
天气变化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防洪排涝面临新的问题与新要求,局部排涝体系仍存在短板,截至
2020年,全市共有 639内涝积水点,与 2010年相比,中心城区以外的城市发展地区内涝形势转趋增
收稿日期:2022 - 04 - 24;网络首发日期:2022 - 07 - 05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0704.1528.005.html
基金项目:广东省城市感知与监测预警企业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20B121202019);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科技基金项
目( RDI220200205025)
作者简介:邝敏毅(1976 -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雨洪规划管理研究。E - mail:270925174@qq.com
— 7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