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22
年,且须考虑经济合理性原则和约束性原则。本文运用城市洪涝水文水动力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城
市暴雨洪涝防御工程体系规划设计新方法,整体评估工程布局的洪涝防御效果,科学指导工程布局
优化。
4.2 流域洪涝数学模型构建
(1)基础数据概况。基础数据包括实测断面及最
新整 治 设 计 断 面 资 料、 现 状 管 网 数 据、1m 精 度
DEM数据,基于 2020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类
型数据。
(2)耦 合 模 型 构 建。构 建 “城 市 海 绵 - 市 政 排
水- 水利排涝” 耦合水文水动力模型,包括 50个河
段、22万 个 网 格、300个 汇 水 分 区、6500条 管 道、
6000个管井。
4.3 设计雨型 采用统一市政排水和水利排涝设计
图 4 深圳河流域 100年一遇设计雨型
雨型的 “大包小、长包短” 方法,推求深圳河流域
100年一遇设计暴雨雨型,见图 4。
4.4 洪涝风险现状评估 利用城市洪涝水文水动力模型进行计算,在 10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沙湾河
口至皇岗河口之间约 9.3km堤段发生漫溢,堤岸最大欠高 0.7m。受排水口处河道水位顶托,流域内
满管长度占比为 63%,主要集中在下游干管和标准较低的管段。流域共有淹没水深大于 0.15m的易涝
2
区面积约为 5.58km ,淹没风险区域与河道漫溢、管道溢流位置基本一致,其余部分集中在地势低洼
区域。可见,流域现状与 1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差距较大,流域 100年一遇暴雨下现状洪涝风险如
图 5所示。
图 5 深圳河流域治理前 100年一遇洪涝风险分布图
4.5 洪涝治理工程布局优化思路 基于统一规划,开展多维共治,进行系统优化,从全流域出发,统
筹上下游、干支流,统筹城市海绵、市政排水、水利排涝,确定深圳河流域洪涝治理工程布局。首
先,根据流域洪涝风险现状评估结果,诊断流域洪涝成因。其次,结合城市用地规划、更新改造、周
— 7 7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