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30

南岗河、新街河、乌涌、车陂涌、官湖河流域、良田坑等排涝分区(图 7)。































                      图 6 广州市排涝分区(流域)不透水率分析图                      图 7 广州市排涝分区(流域)不透水率增幅分析图

                                               表 1 地面不透水率增幅较大流域
                      排涝分区               2010年不透水率?%           2017年不透水率?%              不透水率增幅?%
                    江高截洪渠流域                   49.27                 76.38                   27.12
                     旧泥坑流域                    39.28                 66.21                   26.93
                     砺江河流域                    29.71                 56.31                   26.59
                     兔岗涌流域                    23.62                 49.97                   26.35
                    西湖新坑流域                    45.07                 71.27                   26.21
                      泥坑流域                    51.09                 76.40                   25.31
                     白坭河流域                    35.41                 60.16                   24.75
                  新白云国际机场流域                   48.76                 70.66                   21.90


                  (2)将全市激光雷达(LIDAR)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 DEM(2m精度)与 ARCGIS水利分析模型相
              结合进行运算,采用最大坡降法准确识别出全市地面洼地的整体状况(图 8)。根据识别结果,目前广
              州市非洼地比例为 84.85%,洼地比例为 15.15%。其中低洼 0.5m的占全市面积 6.53%;低洼 0.5~1.0m
              的占全市面积 3.67%;低洼 1.0~1.5m的占全市面积 1.73%;低洼 1.5~2.0m的占全市面积 0.98%;低
              洼大于 2.0m的占全市面积 2.24%。
                  (3)利用不透水地面和地面洼地两类主要影响因子,综合计算隐患点孕灾环境风险指数(F),划
                                                                                      2
              分出五类 内 涝 风 险 区 域 (表 2)。经 统 计,内 涝 低 风 险 区 面 积 约 5475.32km (图 9), 占 全 市 面 积
                                                                                                         2
                                                      2
              74.47%;内涝较低风险区面积约 1483.23km ,占全市面积 20.17%;内涝中风险区面积约 195.91km ,
                                                                 2
              占全市面积 2.66%;内涝较高风险区面积约 142.17km ,占全市面积 1.93%;内涝高风险区面积约
                      2
              55.85km ,占全市面积 0.76%。
                  (4)根据不透水地面和地面洼地两类主要影响因子划分内涝风险度,把内涝风险度高、较高、中
              三类风险较为集中的连片区域初步划定为内涝易发风险区域。通过比较河涌水面线与地势关系,并考
              虑珠江洪潮水位突破 8.00m的影响因素,对初步划出的内涝易发风险区域进行边界修正,最终确定修
                                                                            2
              正后的全市 62片内涝易发风险区域(图 10—11),面积共 772.84km ,影响人口约 480万人。该区域
                     2
                —  7 8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