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54
和可行性面临挑战。城市历史水系修复涉及到水文地质、国土空间、考古、环保、水利、城建等各
个领域和部门,考验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能力和城市综合的管理能力,近 20年欧美国家对其开始
实践。
城市历史水系修复在规划层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地质史料查询、历史遗迹分布、
社会调查、历史重大水患灾害调查等,初步判别可能修 复 的历 史水 系的 区位 和 走 向;( 2)历史水系
与现状水系的供排关系;( 3)历史水 系 修 复 后 的 新 增 调 蓄 库 容 及 其 与 骨 干 河 道 错 峰 排 涝 的 效 能 比
较;( 4)通过水动力模拟,比 较 不 同 水 系 结 构 对 城 市 整 体 的 排 涝 顺 畅 度、积 涝 点 消 除 的 贡 献 度;
( 5)与城市空间规划衔接,比较不同的水系结构 对城市 空 间 的带 动 力;(6)历 史水 系 沿 线涉及到的
人口和产业、地上地下基础设施、文物及其他敏感区域和设施等的布局情况,判断修复的经济和技
术可行性;(7)分层级选择确定可修复的历史水系;并结合地勘、物探、地下水等情况初步判断工
程实施的可行性。
4.3 城水空间结构识别与历史水系修复互动的实践 历史水系修复不同于重修沟渠,其历史文化价值
和对城市的贡献度往往是评判是否值得修复、如何修复的关键。把历史水系放在城市发展的空间框架
里,在城水关系上做研究,往往能找到有效的路径。下面以案例的形式予以阐述。
4.3.1 重审历史骨干河道在城水结构中的地位 骨干河道在城市排涝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在国土空
间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骨干河道的排涝标准都是强制性标准。但在同样满足计算排涝能力的基础
上,城区段的骨干河道也经常会被城市建设挤压空间。在 2016年对焦作中心城区内涝的调研中,大
沙河主河槽断面 80m,50年一遇行洪淹没漫滩地总宽(洪水位宽度)约 400m;近年两侧建设侵占,当
时水利部门的方案是在 80m蓝线范围内,高堤设防、深窄断面,但汛期洪水位上涨,支流排不进,
需要泵站强排。为减轻平原区积涝,在 2011年版的 《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在新河和大沙河之间
规划新开挖多条南北向河道,平面形态呈 “田” 字型水网。
这样水利单一部门的技术 “硬” 方案是可行的,做法也很普遍。但从焦作整体的城市格局中来
看,大沙河对城市的作用就远不止于行洪除涝,而是整个中心城区南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廊道(图 16)。
通过对生物保护廊道的适宜宽度的比较(表 3),并使用焦作本地物种中生态敏感性较强的栎类植物生
长、以及白鹭惊飞距离来设置廊道宽度,基本确定生态廊道的基础宽度为 200m,并且每隔一段距离
需要设置一个节点性生境斑块。城市空间引导上,焦作未来重心南移,通过大沙河建立新旧城互通的
公共空间,引导城市沿河跨河发展,这些都成为大沙河规划的基本要求(图 17)。地质调查中,大沙
河两侧 1000m范围内以第四系全新统粉质黏土、重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中夹有粉质黏土层为主,
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部分河段土层的垂直渗透系数较大,做建设用地,工程处理成本高,开发商明
显回避。而这一尺度作为城市滨水空间恰为焦作山水城市所需的新型公共服务提供了空间。
注:作者自绘,资料来自 《焦作市绿地系统规划》,2019 注:作者自绘,资料来自 《焦作大沙河生态治理规划》,2017
图 16 焦作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图 17 大沙河在城市空间发展需求中的作用和功能
— 8 0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