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55

表 3 不同学者提出的生物保护廊道的适宜宽度值                [30]
                    作者           发表时间(年份)       宽度?m                            说明
               CorbettES,等           1978         30      使河流生态系统不受伐木的影响
               Stauffer和 Best        1980         200     保护鸟类种群
                                                  30      伐木活动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会消失
               NewboldJD,等           1980
                                                 9~20     保护无脊椎动物种群
               Brinson,等             1981         30      保护哺乳、爬行和两栖类动物
               TassoneJE             1981       50~80     松树硬木林带内几种内部鸟类所需最小生境宽度
               RanneyJW,等            1981       20~60     边缘效应为 10~30m
                                                  100     维持耐阴树种山毛榉种群最小廊道宽度
               PeterjohnW T,等        1984
                                                  30      维持耐阴树种糖槭种群最小廊道宽度
               Harns                 1984      4~6倍树高     边缘效应为 2~3倍树高
               Wilcove               1985        1200     森林鸟类被捕食的边缘效应大约范围 600m
               Cross                 1985         15      保护小型哺乳动物
                                                          对于草本植物和鸟类而言,12m是区别线状和带状廊道的标准。12~
                                                12~30.5
               FormanRTT,等           1986                 30.5m能够包含多数的边缘种,但多样性低
                                                61~91.5   具有较大的多样性
               BuddW W,等             1987         30      使河流生态系统不受伐木影响
                                                          理想的廊道宽度依赖于边缘效应宽度,通常森林的边缘效应有 200~
               CsutiC,等              1989        1200
                                                          600m宽,窄于 1200m的廊道不会有真正的内部生境。
                                                  98      保护雪白鹭的河岸湿地栖息地较为理想的宽度
               BrownM T,等            1990
                                                  168     保护 Prothonotary较为理想的硬木和柏树林的宽度
               Williamson,等          1990       10~20     保护鱼类
                                                 3~12     廊道宽度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相关性接近于零
                                                  12      草本植物多样性平均为狭窄地带的 2倍以上
               JuanA,等               1995
                                                  60      满足生物迁移和生物保护功能的道路缓冲带宽度
                                               600~1200   能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
               RohlingJ              1998       46~1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合适宽度


                  对大沙河的生态和城市价值重新评估后,很快达成了共识:作者 2017年主持的 《焦作市大沙河
              生态治理规划》 实施后,系统修复了大沙河历史河道,断面从原来的 80m提升到平均 350m,过流能
                              3
                                             3
              力由原来的 650m ?s提高到 960m ?s,洪水位下降,保证了主城区涝水的自然排放;大沙河生态带总
                                 2
              绿地面积约 3470hm ,比原规划面积增加了 3.5倍;规划大幅度增加上游灵泉湖和下游吴泽湖的调蓄
              库容;原总规里平原区增加南北向连接河道对排涝并无价值,大部分取消;上游恢复了田涧沟、塔掌
              沟、山阳故城中的李河故道等中小型历史河道,消灭了涝水收集盲区;下游恢复了大狮涝河、青年河
              以及山门河末端汇入沙河段的历史水系,保留原有走向。
                  这种城水一体的空间结构使城市排涝自然而顺畅。大沙河历史自然的状态和洪涝能力的恢复提高
              了整体中心城区除涝效能,而且上下游衔接无碍。在 2021年 “7·20” 郑州强降雨中,焦作与郑州同
              处暴雨中心,中心城区的水网结构和大沙河满断面的承付让洪涝平稳渡过,保护了平原易涝区 20万
              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基于内涝安全的水- 绿- 城一体的空间骨架,也正在成为城市高品质空间和
              新型服务业发育的载体和引擎,周边开发踊跃。
              4.3.2 发挥中小水系网络化的集水效能 地表水系退化是中部地区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平原
              城市。2016年作者在 《周口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暨水系连通规划》 的调研中发现,区域性
              骨干河道颍河穿城而过,汛期涝水排不进;高堤把城市原有的南北向中部汇流的排涝格局一分为二,

                                                                                                —  8 0 7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