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56

2
              颍南颍北两城区涝水无处可去。城中 1500m 以下的小型坑塘已基本消亡;历史河道及支流仍是坑塘
              之间最主要联系通道,在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
                  分片区、网络状的中小历史水系修复是值得
              尝试的。将运粮河与洼冲沟作为颍南、颍北的骨
              干排涝河道,恢复并连通坑塘,形成南北两个独
              立的自动力内水体系。下游,恢复防护林带中的
              一条季节性河道新运河,分别与运粮河与洼冲沟
                                2
              连通,利用 34.3km 的低洼广阔的林水空间自然
              调蓄;结合城市绿道恢复中小水系,收集局部涝
              水,消灭散布积涝点(图 18)。
                  中小水 系 恢 复 形 成 的 网 络 效 能 很 快 发 挥 出
              来。规划后的中心城区水系,水面率 4.89%,骨
              干河道间距平均 800m。积涝模型模拟,在百年
              一遇的降水条件下,24h内退水,基本不形成地                            注:作者自绘,资料来自 《周口市生态水系规划》,2016
                                                                        图 18 周口市中心城区水系规划图
              表径流。这 一 体 系 作 为 主 要 的 城 市 绿 道 得 以 保
              护,在护障城市雨洪安全的同时,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哺育着城市。
              4.3.3 平衡城市排涝格局,注重林水保育和文化追溯的作用 中部地区河道季节性强,蒸发量大,缺
              水仍是中心城区水系退化、排涝格局失衡的最根本原因。要想除涝,先要保水,城市排涝需要可识
              别、顺畅的地表水系依托。2018年在作者主持的 《濮阳市四水同治总体规划》 中,从城水结构入手,
              根据人口和产业分布与积涝区排查,调整管网排水分区,将马颊河上游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通过湿地净
              化引入潴龙河,作为其上游水源,汛期与马颊河分区排涝;选择性修复东西向的水系,接纳马颊河退
              水和沿线城区涝水。
                  应对高蒸发量,古代 “林囿城湖” 的做法很
              有启发:林水不分家,河道两侧建设防护林带;
              利用城市原有的宽阔绿廊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引离
              通道,设置尾水湿地,兼顾调蓄,保证城区水系
              常年清流。绿廊城湖也成为濮阳作为黄泛平原城
              市的特色(图 19)。
                  在历史水系修复的空间确定上,利用文化和
              社会印记去追溯历史水系变迁的逆向过程研究是
              有效的。从不同时期濮阳文化聚落、城址变迁、
              文化遗存以及空间组织中的社会环境印记,追溯
              和印证城市演进过程中的水系变化情况,用计算
              机模拟还原相应的水系,并判别其关联性。这种
                                                               注:作者自绘,资料来自 《濮阳市四水同治总体规划》,2020
              方法用于获取中小尺度水系形态变迁定量化特征
                                                                        图 19 濮阳市中心城区水系规划图
              是可行的。
              4.4 重视历史水系结构性修复的溢出价值,培育高品质的城水空间体系 历史水系修复是城市经济水
              平、技术能力、文化需求、民众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价值不仅在于除涝,更在于其对城市
              生态、产业和空间的支撑及预期。焦作大沙河一期中心城区段约 15km的滨河生态带 2018年竣工,至
              2020年,动植物种群、栖息地已基本稳定成型,生物链初具规模,大沙河监测到鸟类 67种,水禽 27
              种;焦作市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救护站在大沙河沿岸观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白琵鹭、东方角
              、雕等近 20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鸟类以及 “三有” 保护动物超过 50种;大沙河两岸服务
                                                                                       2
                                                          2
              业聚集,土地价格由 2016年的不到 900万元?hm 提升到 2019年的 6000万元?hm ,直接带动了旧城更
              新和沙南工业区转型。上游灵泉湖、灵泉寺得以保护和恢复;2019年焦作大沙河及城市水系改造作为
                —  8 0  —
                     8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