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82

年 7月 20日暴雨洪水时,相关部门采用 “西蓄、东排、南北分洪” 的调度方案,实现了防汛排涝安
              全  [11] 。此外,我国提出 “海绵城市” 建设理念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2] 。 “海绵城市” 是指城市
              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变化环境与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与韧性,不仅增加城市的抗风险性,
              也增加城市的恢复力,旨在解决城市内涝、水环境、缺水等问题,其内涵包括水量上削峰、水质上减
              污、雨水资源合理化利用            [13]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不断进行,人们对海绵城市的理解也更为深刻。相
              关研究指出,海绵城市是对城市水系统的综合管理,不仅要实现雨洪资源综合管理利用,还要统筹市政、
              生态、景观、交通等多种功能              [12] 。2021年 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
              见》,提出因地制宜形成 “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本文以福州市江北晋安河片区为研究区,研究水工程联合调度与低影响开发措施对于城市内涝的
              协同作用。构建水文水动力模型,结合城市上游湖库联合调度规则,预设组合的降雨情景与调度工
              况,分析河道水位与内涝淹没对联合调度的响应。同时,选择典型社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分析在联
              合调度规则影响下,低影响开发措施与水工程联合调度的协同影响。


              2 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福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 900~2100mm,主要集中在 5—9
              月,强降水频繁发生,占全年降水量的 80%以上。福州市江北城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主城区外围山形
              陡峭,水系上游山洪频发;中间城区城市化进程较快,蓄滞空间较小,雨水调蓄及排水能力不足;江
              北城区南临闽江,闽江下游又属感潮河段,受一日两潮的海水顶托,遇外江水位较高时,闸排条件受
              限,防洪排涝压力大。2005年, “龙王” 强台风袭击福州,五四路、五一路、华林路等重要街道被
              淹,淹没深度达 0.5~1m         [14] 。2015年的 “苏迪罗” 台风,2016年的 “鲶鱼” “莫兰蒂” 台风使福州
              正常的生产生活遭受极大影响              [15] 。2021年 8月,“卢碧” 台风再次造成福州严重内涝。位于主城区的
              晋安河是福州城区重要的排水渠道,承担防洪排涝的任务。福州市城区河道近年来不断进行河道整治
              以及 “引水冲污” 等工程建设,并扩建库湖、新建排涝闸站,城区水系调蓄洪水能力、河道行洪能力
                                                                                            2
              等均有所改变。本文选择福州江北晋安河片区为研究区,研究区总面积约为 54.01km ,研究区内涝严
              重,有多处历史记录易涝点,河网密布,图 1为研究区概况图。































                                                      图 1 研究区概况


                —  8 3  —
                     4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