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89
图 9 社区影像及模型 SUDS设施概化图
该排水片区接收的雨水经管道系统排至晋安河,与其它片区无明显的水量交换。在模型中对一维
河道与二维地表进行耦合,实现对河道漫溢过程的模拟。特别是河段水位超过河岸线时,通过河岸漫
溢的水量甚至是内涝积水的主要来源。采用重现期为 100a,降雨历时为 2h的降雨驱动模型,在各减
灾措施作用下统计其内涝特征,见表 5。结果显示,协同治理模式的效果最好,除了超载管网变化不
明显外,溢流节点个数和淹没面积都有明显减小。相比于原始模式,低影响开发模式下受淹面积减小
29.06%,而联合调度模式仅使受淹面积减小 0.79%。通过两者结合的协同治理模式,受淹面积减小
35.93%。可以看到,在社区尺度上,在设置较精细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后,通过改善硬化路面的产汇流
性能,能够有效地缓解预设降雨情景下的内涝状态。
联合调度可充分利用降雨及潮位等关键致涝因子的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预案模拟,通过雨前泄
水、雨中错峰、雨后逐步排水等方式,降低关键河段洪峰水位,避免洪涝事件进一步升级。为充分说
明联合调度的作用,采用 2015年 8月 8日 “苏迪罗” 台风福州站点降雨数据驱动模型,模拟时长设
置为 24h,模拟结果显示(表 6),在苏迪罗台风降雨驱动下,协同治理模式效果与表 5的模拟结果不
同,此时联合调度的作用比低影响开发模式要更为显著。通过低影响开发模式,受淹面积仅减小 1.71%,
而通过联合调度模式,受淹面积减小 37.78%。通过两者结合的协同治理模式,受淹面积减小 57.02%,
减灾效果明显。
表 5 洪涝特征统计
减灾模式 溢流节点(个) 超载管网(个) 淹没面积?hm 2
原始模式 68 219 7.57
低影响开发模式 40 219 5.37
联合调度模式 68 219 7.51
协同治理模式 38 207 4.85
表 6 苏迪罗台风洪涝特征统计
减灾模式 溢流节点(个) 超载管网(个) 淹没面积?hm 2
原始模式 101 222 22.87
低影响开发模式 99 222 22.48
联合调度模式 77 221 14.23
协同治理模式 62 221 9.83
— 8 4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