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90

水深和流速是常用的表征洪涝致灾特征的物理量。不仅较大水深会造成严重损失,较高流速时的
              街道洪水携带着动量和动能,对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造成极大威胁。为分析表 7中联合调度作用更大
              工况时的淹没空间分布特征,提取苏迪罗台风降雨驱动下的模拟结果,统计在协同治理前后该社区淹
              没特征,见表 7。图 10给出了原始模式与协同治理模式的淹没空间分布。
                                                                                                        2
                                             表 7 协同治理前后排水片区淹没特征                                (单位:hm )
                                             最大淹没水深?m                              最大流速?(m?s)
                                   (0,0.2)     [0.2,0.6)    [0.6,∞)      (0,0.5)      [0.5,1)     [1,∞)
                    原始模式            10.74        10.05        2.09        19.71        2.79         0.37
                  协同治理模式             5.86        3.26         0.71         9.42        0.30         0.11



















































                                                    图 10 社区尺度淹没图

                  图 10表明,该社区大水深与高流速区域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在原始模式转变为协同治
                                              2
                                                            2
              理模式后,总淹没面积由 22.87hm 减少至 9.83hm ,不同取值区间的水深与流速均有较大程度减小。
              对于最大淹没水深,在协同治理前后,( 0,0.2)、[0.2,0.6)、[0.6,∞)三个水深区间对应面积分别
              减少 45.44%、67.56%、66.03%。五四路西侧、思儿亭路中段、五四路、魁炉头巷等水深较大处治理
              后淹没状态明显改善。对于最大流速,在协同治理前后,(0,0.5)、[0.5,1)、[1,∞)三个流速区
              间对应面积 分 别 减 少 52.21%、89.25%、70.27%。流 速 大 于 1m?s的 高 流 速 区 面 积 在 治 理 后 仅 剩
                     2
              0.11hm 。
                —  8 4  —
                     2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