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2022年第53卷第9期
P. 85

播;而主爆孔内的炸药则相当于点起爆,且爆轰波主要沿着炮孔轴向传播。图 11示意了轮廓孔和主
              爆孔起爆方式的差异。
                  如图 12所示,为研究起爆方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导爆索侧向起爆与雷管一端起爆两种条件下
              的计算模型。该模型为轴对称模型,模型尺寸为 5m × 5m,网格尺寸最小为 5mm × 5mm,炮孔长度为
              2.0m,孔径为 90mm,堵塞长度为 0.5m,在炮孔右侧 2m位置处设置振动测点,模型上边界设置为
              自由面,其余边界均设置为无反射边界。因侧向起爆条件下,炸药的反应以非理想爆轰为主,故对于
              侧向起爆,增加三项点火- 增长- 反应模型                 [17] (式(7))来模拟炸药的非理想爆轰过程,反应速率参数如
              表 4所示    [21] 。















                         图 11 不同炮孔起爆方式的差异                           图 12 不同起爆方式下的计算模型
                                F         b        x           c  d   y           e   g   z
                                 = I·(1 - F)·( μ - a)+ G·(1 - F)·F·P+ G·(1 - F)·F·P
                                t                     1                   2
                                                                                                        (7)
                                 V 0
                               μ = - 1
                                 V 1
              式中:F为炸药的反应比;t为时间;P为压力;μ为未反应炸药相对压缩比;V为炸药初始体积;V
                                                                                       0                  1
              为未反应炸药体积;I,b,a,x,G,c,d,y,G,e,g,z均为常数。
                                              1             2
                                            表 4 三项点火- 增长- 反应模型速率参数

                                                                                                    - y
                                                                                                        - 1
                                                                                      - y
                                                                                          - 1
                    - 1
                I?( μ s )  a     b     c     d     e     g      x     y     z   G 1 ?(GPa·μ s ) G 2 ?(GPa·μ s )
                  50     3.712  0.032  0     0    0.22  0.66   4      0    1.2       0            0.861
              3.2.3 抵抗线大小的对比 预裂孔和光爆孔的差别主要为起爆次序,其中预裂孔先于主爆孔起爆,而
              光爆孔则在主爆孔爆破完成后起爆。故而预裂孔的抵抗线一般远大于主爆孔,而光爆孔的抵抗线通常
              略小于主爆孔,即预裂孔、主爆孔和光爆孔的临空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图 13所示。
                  如图 14所示,考虑不同炮孔抵抗线大小的差异,分别建立了抵抗线为 2.0、1.5和 1.0m3种条件下
              的模型。该模型也为平面应变模型,模型尺寸为 5m × 5m,炮孔直径为 90mm,最小网格尺寸为 5mm ×
              5mm 。在炮孔右侧 2m位置处设置振动测点,模型上边界为自由面,其余边界均设置无反射边界。

















                            图 13 不同炮孔抵抗线条件的差异                          图 14 不同抵抗线条件下的计算模型


                     9
                —  1 0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