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2022年第53卷第9期
P. 82

条件的角度,来比较分析不同炮孔诱发振动特性,而预裂爆破与光面爆破两种爆破方式中主爆孔的爆
              破作用边界条件基本一致,故可以认为采集到的光面爆破中主爆孔振动波形,基本反映了主爆孔本身
              的振动特性。
                  为比较不同爆破孔诱发振动的差异,提取了距监测孔最近的左右两段爆破振动波形(见图 6),并
              基于小波变换对原始波形进行了滤波处理,以消除波形中的毛刺。不同爆破孔诱发振动的质点峰值振
              速如表 2所示。由图 6和表 2可知,预裂孔爆破诱发的 PPV明显大于主爆孔与光爆孔,而光爆孔与主
              爆孔诱发 PPV相差不大。其中在轮廓面以下 1.0m处,预裂孔爆破诱发的 PPV高达 32.3cm?s,光爆孔
                                                                                                  #
              爆破诱发的 PPV为 14.6cm?s,而主爆孔爆破诱发的 PPV为 13.8cm?s。此外,主爆孔在 3测点位置
                                                                          #
              PPV明显小于其他测点,除受爆源距离增加的影响外,考虑应是 3测点位于岩层的分界处,岩体质量
              较差,导致振动衰减速率增加。















                                                      图 6 实测振动波形
                                                  表 2 不同爆破孔诱发 PPV

                                        - 1
                                                                                                 - 1
                                                                     - 1
                              预裂孔?(cm·s )                  主爆孔?(cm·s )                 光爆孔?(cm·s )
                测点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1 #        20            32.3          13.8           10.1          14.6          8.1
                 2 #        20.7           20           12.4           9.2           10.7          7.6
                 3 #        23.7          14.6           3.6           2.9           11.4          7.2

                  为避免爆心距及最大单响药量的干扰,利用萨道夫斯
              基公式拟合了 PPV随比例距离 SD的变化曲线(见图 7)。
                                  PPV = K(SD) - α               (1)
                                     SD = r?Q 1?3               (2)
              式中:K和 α为与现场地质条件相关的衰减因子;r为爆心
              距;Q为最大单响药量。拟合计算中,由于主爆孔为单孔
              单响,故主爆孔爆心距取测点到药包中点间距离;而轮廓
              孔多为 3~4孔为一段,故轮廓孔爆心距取测点到每段炮孔
              中心点间的距离,爆心距的具体取值方式如图 5所示。由
              图 7可 知, 对 于 不 同 类 型 炮 孔,随 着 比 例 距 离 的 增 加,                 图 7 不同类型炮孔诱发 PPV随 SD变化曲线
              PPV均呈 减 小 趋 势,且 在 同 一 当 量 水 平 下, 预 裂 孔 诱 发
              PPV明显大于主爆孔及光爆孔,而光爆孔及主爆孔诱发 PPV相差不大。
                  基于傅里叶变换(如式 3)得到了不同爆破孔诱发振动的典型幅值谱(见图 8),为了便于比较,对
              幅值谱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 ∞
                                                                  - j ω t
                                                   F( ω ) = ∫ ν (t)e dt                                 (3)
                                                           - ∞
              式中:F( ω )为傅里叶幅值谱;ω为角速度。
                  由图可知,光爆孔与主爆孔爆破振动频谱曲线较为相似,以单峰为主,频率分布区间大致相同,


                                                                                                   0
                                                                                              —   1 9 5 —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