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2022年第53卷第9期
P. 86

图 15 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图 16 不同装药结构下的损伤云图

                  为验证所选参数的可靠性,参考 Banadaki等                 [22] 室内试验建立相关数值模型,并采用上述材料参
              数进行调整试算。计算结果如图 1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中,炮孔周围形成
              了明显的粉碎区和破裂区由于室内试验中岩体试样本身存在缺陷,故产生了较多微裂隙,但整体上数
              值模拟与现场试验主裂纹的扩展规律基本一致。此外,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粉碎区半径约为 4.5倍
              的炮孔半径,而 Banadaki等         [22] 试验中的粉碎区半径为 5~6倍炮孔半径,综上可知,本文的计算模型
              及相关参数选取是合理的。


              4 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爆破动力响应分析


              4.1 装药结构的差异 图 16为不同装药结构下的损伤云图,云图右侧为损伤变量 D的变化图例,当
              损伤变量 D为 1时,即表明材料完全失效。由图 16可知,不耦合系数为 1.3时,爆破损伤及裂纹以炮
              孔为中心均匀向外扩展;而不耦合系数为 2.6时,爆破损伤及裂纹的扩展范围明显减小,但在相邻炮
              孔间形成了贯通裂隙。
                  图 17为不同耦合系数下,炮孔壁上的爆破荷载。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装药结构下,其爆破荷
              载的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但荷载峰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耦合系数为 1.3时,荷载峰值为 1.31GPa,
              而不耦合系数为 2.6时,其荷载峰值仅为 0.49GPa。这表明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加,空气隔层对爆破
              荷载的削减比例增强,进而导致爆破损伤及裂纹扩展范围的减小。















                       图 17 不同装药结构下的爆破荷载曲线                            图 18 不同装药结构下的时- 能密度曲线

                  通过时- 能分析的方式         [23] (式(8))提取了测点(图 10)在不同装药结构下的时 - 能密度曲线(见图
              18)。
                                               ∫       2    ∫
                                                  f(t) dt = E(b)db
                                                R           R
                                                       1 1
                                                                       2
                                               E (b) =   ∫    W(a,b) da                                 (8)
                                                               f
                                                           2
                                                      C   a
                                                        ψ R
                                                     ∞   ψ ( ω )  2
                                                 ψ ∫
                                               C =              d ω
                                                     - ∞   ω
              式中:f(t)为任意能量有限函数;E(b)为振动信号能量;C 为小波包能量与时域能量间的转换系数;
                                                                    ψ
                                                                                                   0
                                                                                              —   1 9 9 —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