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48

资源承载压力子系统均衡态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指标 X(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指标 X(万元工业
                                                                    5                            7
              增加值用水量)。
                  (3)从水资源空间均衡承载调控力子系统来看:①皖北地区各地市调控力子系统包含的指标 X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X (生态用水率)和 X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衡评价结果均较差,其中,指
                                     13                15
              标 X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减法集对势均处于偏反势或反势等级,对皖北各地市水资源承载调控
                  15
              力子系统影响最大。②皖中地区不同地市水资源承载调控力子系统均衡态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指
              标 X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③皖南地区除马鞍山外,其余各地市水资源承载支撑力子系统均衡态
                  15
              势评价状况均较为理想,其中,指标 X (生态用水率)是影响该地区水资源承载调控力子系统均衡态
                                                  13
              势变化的主要因素。④整体来看,皖南地区水资源承载调控力子系统均衡等级较高,皖中次之,皖北
              最差,且指标 X (生态用水率)是制约皖南地区水资源承载调控力子系统均衡态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13

              4 结论


                  本文从面向水资源承载压力、承载支撑力及承载调控力三大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承载过程角度,提
              出了基于有序联系度熵的水资源空间均衡复杂系统综合评价及关键影响因素诊断识别模型,并将其应
              用于安徽省 2009—2018年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综合评价实例开展了实践研究,初步论证了所构建模
              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论文主要结论如下:
                  ( 1)本文主要创新及研究目的在于采用集对分析三元联系数方法表征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评价指
              标有序度变化特征,并将指标有序度与信息熵相结合,提出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整体评价及影响因素
              识别的有序联系度熵耦合模型。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所得的安徽省 2009—2018年水资源空间均衡综合
              评价结果与相关文献及不同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基本相符,初步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构建方法
              及计算结果的合理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探索及实践研究提供决策参
              考依据。
                  (2)上述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安徽省 2009—2018年整体水资源空间均衡态势呈现逐步改善趋
              势,其中,皖南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程度最高,皖中次之,皖北最差;黄山市水资源空间均衡等级最
              高;淮北市水资源空间失衡状况最严重,但呈现逐步改善趋势。同时,产水模数、人均日生活用水
              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制约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态势变化的关键影响
              因素。
                  ( 3)系统综合评价是开展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分析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在科学量化水资源空间均
              衡系统不同均衡指标蕴含的复杂不确定性特征的基础上,阐明均衡指标、均衡子系统、均衡目标等均
              衡要素之间的互馈关系结构,深度解析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关键影响因素与整体均衡态势之间的互馈
              机制及响应机理,是论文下一步改进和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 1] 赵勇,李海红,刘寒青,等.增长的规律:中国用水极值预测[J].水利学报,2021,52(2):129 - 141.
                [ 2] 王建华,姜大川,肖伟华,等.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探析:定义内涵与科学问题[J].水利学报,2017,
                      48(12):1399 - 1409.
                [ 3] 练继建,徐梓曜,宾零陵,等.基于 Agent的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9,30(2):
                      282 - 293.
                [ 4] 李原园,李云玲,何君.新发展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战略对策[J].水利学报,2021,52(11):1340 -
                       1346 ,1354.
                [ 5] 陈茂山,王建平,夏朋.“十六字” 治水思路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根本遵循[J].水利发展研究,
                      2021,21(9):11 - 14.
                [ 6] 左其亭,韩春辉,马军霞.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应用规则和量化方法[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6):

                —  1 3 4 —
                     1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