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43
3.2 安徽省 2009—2018年不同均衡子系统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计算结果分析 实现水资源、经济社
会及生态环境复杂系统空间均衡目标的前提是保障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压力指数不超过水
资源承载能力上限,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均衡态势变化正是其包含的水资源承载支撑力、压力及调控
力三大子系统及其包含的不同指标互馈作用的外在整体涌现效果。为此,为从本质上探究安徽省不同
地市 2009—2018年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均衡态势演变特征,首先应用式(2)—(9)在计算水资源空间
均衡综合评价 不同 样本 单指标 三元 联系 数 的基 础 上,进 一 步 通 过 均 衡 指 标 权 重 组 合,推 求 安 徽 省
2009—2018年皖北、皖中及皖南不同分区表征水资源承载支撑力、压力及调控力子系统均衡态势变化
的联系数均值。其中,安徽省 2009—2018年不同地市水资源承载支撑力、压力及调控力子系统均衡
态势变化的联系数变化趋势如图 1所示。
图 1 安徽省 2009—2018年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不同子系统联系数变化趋势
由图 1分析可知:
( 1)在水资源空间均衡承载支撑力子系统方面:①皖北地区承载支撑力子系统 2009—2018年均衡
态势变化联系数均值为 0.048,明显低于皖中及皖南地区,其中蚌埠、淮南两市 2009—2018年均衡联
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市,多年均值分别为 0.1058和 0.1043,淮北市均衡联系数最低;②皖中及皖南地
区 2009—2018年承载支撑力子系统均衡态势变化整体均呈现逐年改善趋势,皖中地区均衡联系数由
2011年的最小值 0.1489上升到 2016年的最大值 0.2808,皖南地区均衡联系数由 2013年 的 最小值
0.2069上升到 2016年的最大值 0.3462。其中,皖中地区六安、安庆两市承载支撑力子系统均衡联系
数多年均值分别为 0.2791和 0.3143,整体大于合肥及滁州两市;③皖南地区池州、宣城及黄山三市承
载支撑力子系统均衡联系数多年均值分别为 0.3559、0.3426和 0.3097,整体大于皖南地区其他地市。
3
— 1 0 9 —